文/中國時報
台灣政治開放廿多年,除了少數政黨動員的集會可能牽扯走路工爭議外,社運團體絕不允許與金錢沾染上邊,學運動員更不可能談錢,不論是當年的野百合乃至後來的野草莓,無一不是學生自發性的動員。
學生的熱情激勵他們參與社會上各種不同面向的訴求,不能因為部分學者反對而自認有理,就認為拿錢呼應是對的事,在是與非之間總有不能模糊的空間。當學界高舉反財團壟斷的同時,或許沒有想到當他們對金錢介入這場運動視若無睹,可能已不自覺被另一個財團的利益所利用,遑論此一利用關係甚至延伸到無辜的學生身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