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數位時代雜誌
厚生市集瞄準「低食物里程」概念,透過網路改變人類購買食物的方式,斤斤計較運送食物產生的排碳量,且堅持不賣進口商品,只給消費者30公里內生產的食材。
採訪.撰文/趙荻瑗 攝影/林衍億
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周末午後,許多科技業務忙著拜訪客戶,準備為公司賺取更多利益。然而在林口華亞科技園區附近,一間不起眼的店面中,一位曾任半導體公司高階主管的中年男人,剛掛掉一通與新竹農友的電話,捲起袖子,親自把上千斤的火龍果裝箱、封膜、搬到貨車上,準備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位身穿便服、戴著眼鏡的人,名叫張駿極。兩年前,他被社會大眾歸類「人生勝利組」,在台北出生長大、台大物理系畢業、英國知名大學博士。當他進入人生下半場時,卻選擇拋棄科技新貴的身分,放下上班有秘書、搭商務艙出差、去五星級飯店吃飯的生活,與幾位同事創辦了「厚生市集」:一個講求公平永續的食材交易平台。
「下午四點之後,就會有小農載著一車賣不出去的菜,被中大盤商問說:『我出50塊,你賣不賣?不賣,就自己載去山溝裡頭倒!』這樣的場景,我每次去西螺果菜市場都會看到,」張駿極觀察發現,台灣小農常常碰到多了10%的產量,反而要砍價賤賣自己的農產品,導致價格暴跌50%以上的慘況。
靠網路去中間化
面對長久以來無法解決的問題,也許唯一的出路會發生在網路上。張駿極提到,網路掀起一波「去中間化」、「去中間商」的運動,不僅改變了資訊傳遞的模式,更滲透生活的每個層面。他企圖透過網路翻轉農產品的市場機制,與同事攜手創立「厚生市集」,為農友開闢一條不打價格流血戰的新道路。
為這場餐桌上的小革命開第一槍的不是張駿極,而是準備上網買菜的每一位消費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消費者走進超級市場時,面對早已全球化的冷藏櫃,裡面有來自澳洲的牛肉、美國的櫻桃、日本的哈密瓜、法國的起司等。隨著節能減碳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消費者把商品放入菜籃前,會去思考食材從國外飛到口中,到底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上網買菜先選地點
有別於一般購物網站,進到厚生市集的官網,消費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移動滑鼠遊標,選擇送菜地點。「你買的每一樣食材,都能對環境產生貢獻,」張駿極解釋,網站上絕對不販賣進口食材,近半數商品全來自消費者周遭30公里內的小農,這樣做就能縮短食物里程、減碳抗暖化。
另外,厚生市集堅持由產地供應食材,九成產品直接購自農民。張駿極解釋,過去農產品採取「集中、再分散」的配送方式,消費者不會知道自己買的菜出於哪一位農夫之手,食物安全被打上一個大問號,但是當消費者可以直接向農友購買時,就能追蹤食材的來源。另一方面也是鼓勵友善耕作的農友,提供他們一個新的銷售管道,避開中間商的層層剝削。
為了創造更好的消費經驗,厚生市集設計了食譜購物的概念,在網站上規劃各類食譜,當消費者對某道食譜感興趣,就可以直接點選購買該道菜的食材,除了詳列烹調作法外,更直接與食材連結,解決忙碌上班族不知該買哪些菜、該怎麼煮的困擾。此外,厚生也推出「早上訂、下午到」貨送到府服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僅把包裝生產線拉到店鋪內,張駿極更靈機一動,用過去裝電子器材的舒服袋,拿來包蔬菜水果,再放入機器內包膜封箱,徹底隔絕外在空氣,達到保溫效果,再請機車車隊幫忙配送,讓職業婦女早上11點前下單,下班就能拿到今晚要煮的菜。
「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在網路上,而是松青、頂好這些實體通路,」張駿極提到,除了在網路販售食材,在龍潭的實體店面也會祭出限時折扣,以六到八折的優惠吸引附近居民購買,同時也能解決生鮮食材的庫存問題。儘管厚生市集尚未達到損益平衡,但是已經在網路上打出名號,打下每月營收穩定成長20%的成績。
「我從小到大都是乖乖牌,以為公平正義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接觸農民、與土地連結之後,才發現這個世界需要被改變,」張駿極期待,厚生市集的商業模式能成功運作,不靠一時的感動和同情,而是用網路建立新的購買機制,為台灣小農掀起一場「食」尚革命!
厚生市集產銷革命3力:
1.強調在地食材,半數食材來自30公里內生產者
2.機車車隊配送,早上11點前訂,當天下午到貨
3.與食譜網站、團購網站、農業議題粉絲團串聯
●Profile
成立時間:2010年|地點:桃園龜山鄉|網址:https://www.farm-direct.com.tw|
主要訴求:推廣食物里程,不販賣進口食材,半數商品來自消費者30公里內的農友,且近九成商品直接購自農民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2年8月號《數位時代》,全國7-11、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