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創意百貨混搭 大陸「新」書店讓閱讀展新「范兒」

▲合肥新華書店安徽圖書城內,市民在休閒體驗區內看書。(圖/新華社)

本報訊

不像書店卻在售書;不像郵局卻能寄明信片;不像餐廳卻在賣咖啡簡餐……一夜之間,城市的商場、寫字間,甚至郊區的奧特萊斯,忽然間就開起了很多這種圖書和創意百貨「混搭」的「新」書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位於瀋陽市和平區的西西弗書店500多平方米的店鋪內,見縫插針地設置了專門的閱讀區,書架下的座椅、圍著柱子特製的坐台、寬窄適度的樓梯凳,一切都是為了進店的人能夠隨時坐下閱讀。

除了賣書,這裡還賣很多別的東西,咖啡簡餐、文創產品、定期的文化沙龍和電影賞析……。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齊勇鋒說,傳統意義上的實體書店功能正在退化,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網路圖書銷售平臺以及電子圖書閱讀終端的出現,都給實體書店帶來巨大衝擊。然而,以文化綜合體面貌重現江湖的「新」書店,近年卻不斷增加。

去年以來,瀋陽陸續開了十多家文化綜合體書店,這些「新」書店最大的改變就是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瀋陽中街的大象生活館內,書架旁配有茶具和茶葉,兒童圖書與各種益智玩具混放在一起,黑膠唱片旁擺放著留聲機,在這個文化產品與生活用品和諧共處的書店裡,圖書和創意百貨都是混搭的,有書的地方就會有座位,有產品的地方就會有書。

經常泡在這家書店的張穎告訴記者,實體書店會給閱讀帶來一種儀式感——在陽光明媚的午後,選一本喜愛的書,配上一杯清茶,享受溫暖與墨香,這和窩在沙發裡、盯著光閃閃的小螢幕,有很大的不同。在書店安靜地閱讀,應當是這個時代最有范兒的事情,起碼是「之一」。

如今,越來越多的讀者認為,實體書店是提升文化幸福感的一個平臺。走進書店,自然而然地就會置身於一種閱讀情境之中,產生一種渴望閱讀的心理暗示。

歡迎閱讀也成為一些新型書店奉行的待客之道,就像一家書店牆上的幾行字:「背包太沉,存吧;站著太累,坐吧;買了太貴,抄吧。」「新」書店正逐漸成為聚集人群的一個精神文化棲息地,為閱讀紙質圖書提供一個文化氛圍與氣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齊勇鋒說,儘管在這些「新」書店剛出現的一段時間內,很多人只是抱著獵奇的心態來轉轉看看,可能並不會在店裡看書買書。但閱讀本身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長時間的影響與引導、滲透與浸潤。這些「新」書店的開門納客本身就已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他們所做的種種嘗試與努力,本身就是探索大眾閱讀可能性、引導公眾培養閱讀習慣、引領閱讀風向的舉措。(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