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棒球史/曾紀恩民國35年創虎風隊 開啟軍種對抗史

「教官」曾紀恩創虎風隊 揭開軍種對抗歷史(系列一)

軍聞社/記者李一豪台北報導

「棒球」在我國發展已逾一世紀,是國人最熟悉、最重視的球類運動,自早期三級棒球屢屢揚威國際,到後來職棒成立帶起熱潮,乃至陳金鋒、王建民、陳偉殷等旅外名將打出名號,在在都為這項運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資深的老球迷,可能還記得過去職棒尚未成立前,甲組棒壇興盛輝煌的年代,包括合庫、台電、榮工、陸光、虎風……等等,有些隊伍屹立至今,有些則已經走入歷史,其中,具有「軍中球隊」特殊身分的陸光、虎風隊,戰功彪炳、捧盃無數,在我國棒球發展史上,其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回顧「軍中棒球隊」的發展起源,最早可溯自民國35年,「教官」曾紀恩奉命成立「空軍三廠棒球隊」(不久即成為空軍隊、後改名虎風),而民國39年,為因應第一屆國軍運動大會,陸、海軍相繼籌組「陸軍棒球隊(後改名陸光)」、「海軍棒球隊」參賽,後來更成為常態性的編制,至此,陸、海、空三軍各自的軍種球隊於焉而立,也開啟各軍種為爭取榮譽而相互對抗,甚至陸續稱霸國內業餘棒壇的輝煌年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談起空軍棒球隊的起源,年輕時曾在虎風隊服役的臺東大學總教練高克武表示,空軍棒球隊的催生推手就是曾紀恩,他雖不是沙場老將,但卻是出身軍中、後又因緣際會馳騁棒壇多年的老兵,曾紀恩在日據時代曾獲選送往日本受訓,擔任海軍航空廠螺旋漿修護組組長,臺灣光復後,國軍陸續接管工廠,而具有螺旋漿修護專長的曾紀恩自然受到重用,民國35年,曾留美攻讀博士且酷愛棒球運動的空軍三廠處長胡旭光上校,授命他組成一支棒球隊,並對外參加比賽,而這支球隊隨後也在民國37年,代表空軍赴上海參加第7屆全國運動會,可說是軍中棒球隊的濫觴。

高克武回憶,由於曾紀恩曾赴日受訓的經歷,不僅做事嚴謹,也學習許多日式的觀念,間接將日本球隊那套軍事化管理的制度帶回臺灣,所以執教極為嚴格,包括後來帶領美和中學、職棒兄弟象隊,都給人這樣的印象,「教官」威名不逕而走。

其實,軍中棒球隊的成立,初始目的在於培養軍中運動風氣,兼有強健官兵體魄的用意,因此體能訓練的份量從來不會少,尤其在曾教官帶領下,並不像一般人所想,以為當兵可以打球很快樂,高克武說「我非常痛苦,在這四年很痛苦,我們從早上6點可以練到晚上9點,還一天都練四趟,早上晨操,那個晨操也是很恐怖,你沒有流汗,他是不會給你停的,他就是那軍人的精神,所以我們常常跑到機場,清泉崗機場,很大,跑回來你沒有流汗的話,那是騙人的啦,你是不是在路上休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談起在虎風隊的日子,民國七十年代才入隊的現任職棒Lamigo隊總教練洪一中說,後來虎風隊駐紮在屏東空軍基地,基地裡就有球場,宿舍也在裡面,也是早上6點起床、晨操,然後晚上10點熄燈,大部分作息跟軍中一樣,僅因為訓練、比賽的緣故,和一般兵稍有不同。

另外,洪一中提到,由於空軍編制不如陸軍大,入伍抽籤名額較少,到後期好手開始短缺,甚至海軍在民國62年因此解散球隊,所以後來,除了陸光隊本身是只有陸軍的球員,而虎風則除了空軍,還會自海軍、海軍陸戰隊借調選手,例如他本身就是從海軍陸戰隊借調到空軍來的。

不過當兵雖苦,當然也有輕鬆的時候,甚至因緣際會客串起教練來,高克武特別提起這段特殊的經歷,虎風隊移防至屏東後,由於曾紀恩是屏東內埔人,當地的美和中學董事長徐傍興,特地商請曾紀恩協助成立美和中學棒球隊,於是曾紀恩先從青少棒開始,並且找了包括高克武在內的四位虎風隊球員協助訓練,高克武說「我記得那時候,教官為了讓我們去美和做助理,他用他的摩托車,叫我們四個去考駕照,然後騎他的摩托車到美和中學,那段時間很開心,因為他要回基地嘛,是最快樂的一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克武指出,當時的美和球員,以及虎風隊歷來成員,有不少後來都在球界闖出一番名號,例如:楊清瓏(現為緯來體育台球評)、江仲豪(前職棒兄弟象球員),都是當時他帶過的第一批美和球員,至於虎風隊更是不用說,臺灣史上第一位赴美國職業隊打球的譚信民,赴日的高英傑、李來發,投出中華職棒史上首場無安打比賽的陽介仁,直到最後一批,都還出了一位在職棒元年寫下「鯊魚障礙」的名將鄭幸生,所以許多人認為,能進軍中球隊,將來在球界的出路必然沒有問題。

回想當年的軍中棒球隊,高克武強調,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僅推廣棒球,更讓好手們的訓練與球技培養得以延續,不致荒廢身手,也是臺灣棒球後來能夠發光發熱的一大原因。(續)

▼軍中棒球隊好手輩出、戰績輝煌,其中,隸屬空軍的虎風隊在民國60年代堪稱當時首強,在61年奪得第14屆全國錦標賽冠軍,更取得我國首次參加世界盃的國手選拔錦標,包括譚信民、蔡旭峰(後排左一、二)及高克武(前排左二),都是那幾年的中華隊主將。(文:軍聞社李一豪/圖:高克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