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中心/綜合報導
教育部國語辭典寫得很清楚,滷菜意指「用醬油、香料等滷汁烹製而成的菜食。」政治評論者魚夫(林奎佑)上月30日撰文指出,「靠北台灣的路邊店家常將『滷』寫成『魯』,而南部大多正名為『滷』,大抵巿井小販用字較為正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一般人常說的「黑白切」,魚夫也應該認為要正名為「香腸熟肉」。
香腸熟肉的定義是,「地方傳統小吃攤販售香腸、粉腸、蝦捲、糯米腸、肉類與海鮮等食物,於購買時切成所需的數量售出。」
滷肉飯也常被誤寫為魯肉飯,滷肉飯就是在白米飯上澆灑經過滷製的小碎肉,拌勻後進食,是台灣獨有的庶民小吃。
滷肉飯的由來,有一說是反映早期台灣民眾生活較困苦,一般人買不起整塊豬肉,所以有些主婦會跟肉攤老闆索取剩餘的零碎肉塊、豬皮;回家後混雜細切,加上蔥蒜、香料混炒,再用醬油滷製成一鍋,拿來拌飯或是拌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來說,北部多叫滷肉飯、南部則叫肉燥飯,南部有些地區的滷肉飯其實就是北部的焢肉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