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為了解決西部高原地區長期缺水的問題,正研究一項名為「天河工程」的跨區域空中調水計畫。工程考察團隊8月10日到青海海西州考察。該計畫又有「空中版」南水北調之稱,以人工干預手法進行空中調水,假若成功的話,每年可以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祁連山、柴達木地區分別增加25億,2億和1.2億立方米降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柴達木地區地廣人稀,礦產豐富,但常年乾旱少雨。「天河工程」是由北京清華大學與青海大學聯合團隊主持,「在中國三江源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分水嶺實行空中調水,改變雲水資源在兩個流域間的轉化,以增加黃河流域的降水量。利用聲波發射,把雲層裡的水汽通過振動後,小水滴凝結成大水滴掉落下來形成雨水。
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表示「我們首先將通過對大氣中水汽含量及『遷徙』路線的監測,掌握水汽『遷徙』規律,並在有條件的地區進行人工干預,解決北方地區地表水資源短缺的局面。」
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張楚漢說,從目前的準備工作來看,「離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團隊現在已經開展雲監測衛星及星座初步論證、地面實施系統初步構想,針對雲水資源監測需求完成有效載荷需求分析及衛星初步方案,開展採用火箭、導彈實現中遠端人工降雨實施方案的研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規畫,「十三五」(第13個期5年規劃)間,「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連山、柴達木地區分別增加降水25億、2億和1.2億立方米,中遠期有望實現每年跨區域調水50億立方米,大約相當於350個西湖的蓄水量。
海西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有中國「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面積約26.5萬平方公里,資源豐富,各類礦藏潛在經濟價值達170萬億元人民幣(約台幣771萬億元)以上。
不少網友表示,「天河工程」連實行的理論和方法都未公布,現在討論還是言之過早。另有人批評控制氣候做法風險極高,萬一調水過程失控,令雨水落在不當地區會引致更大災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