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家住外島56歲林姓婦人患有糖尿病,8年前開始洗腎,但因手臂廔管經常難以止血,造成洗腎困難,更曾因連假期間血管不通,找不到醫師立即通廔管,瀕臨急性腎衰竭,只得挨針放置臨時血液透析管路保命,所幸經心臟外科醫師以「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總算改善洗腎品質,阿姨直說:「要更珍惜這條生命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姓患者自述本身有家族糖尿病史,8年前開始洗腎,但因本身血管較細,使得廔管容易梗塞,導致每次血液透析結束時,容易血管壓力過大,經常發生無法止血的狀況,增加下一次洗腎的困難,由於外島醫院每個月只有一至兩次醫師駐診,使得她自覺廔管出狀況時,經常求助無門。
每每都等到狀況惡化,才緊急搭機到中部醫院治療,沒想到去年年初廔管又出現滲血情形,她來台後卻不巧碰上連續假期,無法直接用廔管洗腎,只得住院挨針放置臨時血液透析管路,卻也因此讓手臂出現更多扎針傷口,有了這次經驗,嚇得她不敢再輕忽廔管功能不佳的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台灣血管通路健康協會理事劉殷佐表示,血液透析使用的動靜脈廔管(俗稱廔管)對腎友們相當重要,若沒有順暢的透析通路,便無法順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療,會造成毒素長期累積在體內,出現急性腎衰竭狀況,可能影響生命安全,所以也被稱為腎友「生命線」。
劉殷佐介紹,患者首次進行血液透析前,會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在手臂建立血管通路,利用患者的非慣用手將動脈與靜脈縫合,使靜脈血管管壁變厚、管腔變大,製造一條持久的透析血管通路,以承受來自動脈血液的壓力衝擊。
劉殷佐指出,通常自體廔管若保養得當,通常可使用10年以上,但若沒有適當照護廔管,有時會發生血管狹窄的情形,嚴重者恐因狹窄引起血栓,出現生命危險,以林姓患者為例,因患者的廔管有出現滲血、阻塞等情形,必須在短時間內透過氣球擴張術等方式將血管撐開,以便血液流通,治療時間約15分鐘,結束後即可返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提醒,每次血液透析結束後,應適當壓迫止血,隔天可用毛巾熱敷患部,每日固定進行手部運動、並感覺廔管的血流震顫,確保血液循環順暢;當廔管發生紅、腫、熱、痛、出血、流膿等情形,應立即赴醫治療,為避免廔管出血,平時應避免提重物、不彎曲手肘當枕頭等,並與血管外科醫師密切配合追蹤血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