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300位新生兒,就1位有先天性聽力損失!醫師指出,在幼兒聽損問題中,「單側聽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需要長期接受聽能復健,一定要把握0~6歲的語言黃金治療期,就有機會重拾如同一般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翁仕明指出,新生兒聽損之所以較難察覺,是因為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或是單側聽損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孩子不是全然對聲音沒有反應,因此不少家長都會忽略,此外,也由於單側聽損不一定在出生後不久就發現,臨床上也有不少事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是聽損引起。
翁仕明說,針對聽損治療,最好能夠早期介入,從剛出生時的新生兒聽力篩檢開始,若有被確診為聽力損失,就應該及早配合治療並且持續追蹤,戴上助聽輔具後,需要長期接受聽能復健,聽能復健就是幫助聽損兒童利用剩餘聽力,藉由佩戴合適的助聽器或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協助聽損兒童透過聽能學習口語溝通。
由於兒童單側聽損無法獲得社福補助,需自費購買助聽輔具,對本就有經濟壓力家庭來說負擔較大,因此明基集團虹韻助聽器攜手丹麥GN Hearing和德國西嘉三家企業合作發起「虹韻聽見愛希望工程」,聯手捐贈170萬助聽器及無線發射器予弱勢族群,並同時啟動全台北、中、南巡迴聽力保護講座,呼籲各界提供聽損朋友們友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