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是高血糖問題,但低血糖更是隱藏殺手。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鄭同學為大學生,一次課堂報告因為低血糖發生很不舒服,又不敢走出教室,勉強上台,結果報告時胡言亂語,和她熟識的同學知道狀況,報告後趕緊幫她買飲料才驚險度過難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表示,一般人低血糖來自飢餓,至於糖尿病患者因為用藥,過程中可能造成低血糖發生比例增加,調查高達九成五的糖尿病患者都曾出現低血糖症狀,問題明顯被低估。
而依據程度不同,輕度低血糖可能有飢餓感、冒冷汗、發抖、心悸,中度則可能頭昏、無力、意識混亂、言語不清,嚴重時可能抽搐昏迷、腦神經功能受損,甚至致命。有研究發現,長期低血糖會帶給心臟更多負擔,嚴重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是一般糖尿病患的3~4倍,整體死亡率也增加3~4倍之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治元呼籲正視低血糖風險,應該預防而不是發生後再補救,患者用藥時可以與醫師討論,選擇減少低血糖副作用的藥物,三餐定時定量、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運動都可以積極預防血糖過大的波動,並配合醫囑才是最有效控制病情。
但如何區別自己是單純的飢餓還是低血糖狀態?王治元建議,患者可以隨時拿出血糖機、試紙進行檢測,每個人低血糖表現可能都不太一樣,監測血糖波動的過程中,也可去瞭解自己臨床上出現高血糖的時候跟低血糖症狀的差異性,也可以做為後續醫療的參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