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為什麼在大自然中,許多脊椎動物都出現「雄性比雌性短命」的現象呢?台中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黃文山關注蘭嶼原生種「赤背松柏根蛇」20多年,並且從雌性為了占據地盤打敗雄性的例子,說明「爭鬥」才是影響壽命長短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發現也於25日被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發表。(即時接收毛毛軍團訊息!快加寵物雲Line)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文山表示,赤背松柏根蛇的族群中,雌性為了快速吸收營養長大、繁衍後代,因此往往會主動、積極地佔據領域,為了護衛珍貴的食物資源「綠蠵龜蛋巢」,猛烈攻擊每一位覬覦者,「一打多」的態勢,讓牠們身體受傷的機率達到約27%,比雄性的14%大了許多,「由於傷口很容易被真菌或其他病菌入侵,導致雌蛇平均壽命降低,大約只有2到3歲,比同一族群雄蛇的6、7歲來得更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文山發現,若是一族群沒有龜蛋巢,雌蛇就不會有領域行為,此時公、母個體的壽命差異不顯著,但是也因為比較欠缺食物資源,所以幼體數量相對少,族群數量更小。館長孫維新主持發表會時,為此研究做下總結論,「好鬥者是比較短命的!」(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https://goo.gl/MyKw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