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只能剖腹產挨一刀?中西醫建議2方法

文/謝懿安 圖/pixabay

產檢時發現胎位不正,只能剖腹產挨一刀?中西醫最新研究認為,透過姿勢矯正、艾灸輔助,有機會幫助寶寶回正,生產更順利。

懷孕28週後,寶寶的位置大致底定,若持續觀察沒有頭下腳上的姿勢,多半就需要剖腹產,大約有3.3~3.9%的孕婦有此狀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調整身體結構 讓寶寶回正助順產

「西醫會建議做膝胸臥式,有機會幫助寶寶轉正,」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陳鈺萍指出,國外研究更發現,孕婦漲尿時做膝胸臥式,效果更佳。

推測原因是,控制膀胱與子宮的筋膜、肌肉是相互影響關聯的,漲尿時做膝胸臥式,可以伸展深層筋膜,幫助骨盆轉正,矯正胎位的效果明顯。

「現在我產檢時都會建議媽媽這樣做,但練習完後要馬上排尿,避免尿道感染風險,」陳鈺萍說。建議頻率是,一天做3次,連續一週。

中醫裡也有類似觀念。心齋中醫診所院長潘長傑擅長徒手調整身體結構,與陳鈺萍合作協助孕婦順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潘長傑指出,若是原本手腳肌肉、筋膜緊繃,會影響到骨盆腔、腹腔的肌肉狀態,藉由適度的調整四肢,讓腹腔空間增加,寶寶能正常下轉。

長期姿勢不良、缺乏運動,現代人身體結構歪斜的狀況增加。潘長傑認為,只要有好的肌肉彈性與協調性,不一定會影響懷孕,但如果狀況較嚴重,生產時也會因為收縮開合有問題,可能影響產程。

有些女性則是尾椎曾受撞擊,導致骨盆、薦椎、尾椎不正。若是不嚴重,多半難自己發現;有些人則是坐姿某個角度容易壓迫而有痠痛感,甚至不耐久坐。「這種情況懷孕時也容易影響產程子宮收縮,」潘長傑說。

兩位醫師建議,懷孕前就可以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把身體筋膜、結構調整好,對懷孕、順產都有幫助。若是等到懷孕後,身體結構改變、筋膜張力拉大,較難調回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唐代就用艾灸轉胎 高醫中西醫合作成效佳

今年5月迎來寶寶的林小姐,就首次嘗試用艾灸轉胎,28週產檢時發現胎位不正,因為本身有蟹足腫問題,不敢開刀剖腹,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詹德富便轉介她到該院中醫部接受艾灸治療。

「第一次薰就感覺寶寶在動!」林小姐說,原本會擔心動到胎氣,但醫生解說後了解是非侵入性治療願意嘗試。中醫部主任邢郁欣在她的雙腳小腳趾兩側「至陰穴」以艾灸煙薰,共5次的療程。

再回來產檢後,發現寶寶轉正,讓她又驚又喜,最後以自然產方式生下寶寶,免除蟹足腫的恐懼。

今年到現在,高醫已經累積10例成功案例,增加中西醫合作信心。邢郁欣自己也有同樣經驗,在懷胎時發現胎位不正,而使用艾灸,順利自然產下第2胎。

「早在唐朝醫家張文仲在《隨身備急方》就有記載,透過艾灸方式改善胎位不正,」她說。推測原因是透過經絡引導作用,透過足部的足太陽膀胱經連結到腎經與子宮,而改善胎位。

國際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也曾發表,針對33週的孕婦連續7天使用艾灸,75%可以轉正胎位。2013年一篇系統性回顧研究也認為,艾灸可以增加20%的成功機率。

有些人不習慣艾灸時冒出的煙量,邢郁欣說,目前外國廠商有研發出無煙、少味的黏貼式艾灸,避免接觸皮膚燙傷,又能改善煙薰不適,可以諮詢有經驗的中醫師。

邢郁欣提醒,一般懷孕穩定都可使用,但若有需要安胎、早期宮縮等較不穩定的狀況就不建議。此外,也要找尋婦產科醫師、中醫師共同合作的團隊,確保可以隨時掌握媽媽與胎兒的狀況。

改善胎位不正 中西醫建議2方法

28週後,若有發現胎位不正,在醫師指示協助下,可以用下列2方法協助調整胎位:

1. 膝胸臥式

(圖片來源:陳德信、動作示範:陳美宮)

步驟1:雙膝跪地,雙腳打開與骨盆同寬;雙手支撐地面,兩手與間同寬。

步驟2:雙手往前伸,輕鬆放在頭部兩側,胸口輕貼到地面,臀部自然翹高。

步驟3:維持5分鐘後,休息。

貼心提醒:

1.在漲尿時做,效果更佳,但練習完後需馬上排尿,避免憋尿導致尿道感染風險。

2.可鋪瑜伽墊做,避免接觸表面太軟或太硬。

3.動作以舒服為原則,若有任何不適就要停止。

4.保持平常心,盡量放鬆,過程中保持呼吸,先找醫師、運動專家指導動作,確保正確性。

動作說明: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陳鈺萍;好孕工作室運動教練邱瑜婷。

2. 艾灸療程

(圖片來源:盧亞屏)

由醫師取穴「至陰穴」,利用艾灸煙薰。建議1~2天一次,一次15分鐘,總療程可做5~10次。

貼心提醒:若胎像不穩、高危險孕婦群,則不宜做。另外懷孕後期體質偏燥熱,若用艾灸可能會加重,建議要用艾灸治療時,要少熬夜、多補充水分,避免上火症狀。

治療說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和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邢郁欣。

專家建議,依據每個人體質不同,兩種方法不一定百分之百有效,還是依本身狀況而定,且要找專業醫師團隊協助,以對媽媽、寶寶最安全的方式順產。

延伸閱讀:

隋棠38歲懷孕時仍踩飛輪! 破解5大孕婦運動迷思

同樣是產後,為何華人得坐月子,美國人卻能大啖冰淇淋? 中醫師:養生要訣在4個字

凱特王妃產後當天出院 台灣媽咪恢復體態靠「睡飽」

那英、袁詠儀當初若有它...就不會那麼痛苦 產後憂鬱症有藥可治了

生產時子宮頸開到8公分都還不覺得疼!孕期運動好處 專家告訴你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