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承恩/採訪報導
碳水化合物常被減肥的人視為飲食的大忌,舉凡甜點、麵包、米飯,很容易讓血糖飆高、促使胰島素分泌,腹部脂肪也逐漸囤積。甚至普遍認為在晚上吃主食(米、飯),比在早餐吃主食更糟,真的是如此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BBC報導指出,多數的飲食觀點常提到,早晨是身體正要開始起動、暖身的時機,在早餐吃下去的主食,能夠很快的變成葡萄糖被燃燒,相反的如果是在深夜吃東西,身體即將進入休息、睡眠,往往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消化。
然而英國薩里大學的Adam Collins博士,進行了一項小型研究,他請測試者要在一天之中吃下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前5天早餐分配的量多一些,晚餐少一些,再來的5天,早晚餐平均分配,之後最後的5天,早餐吃少一些,晚餐則多一點主食。
過程中也不斷監測受試者的血糖,結果發現前5天「早餐吃多、晚餐吃少」的血糖值為15.9,而在最後5天改以「早餐吃少、晚餐吃多」的血糖值為10.4,比預期的還要低!打破了原本對於「晚餐主食吃多」比較糟的想法。
Adam Collins指出,身體能夠根據飲食的變化,調整好應對的機制,建議不用過份擔心一天之中到底早晚餐主食分配,而是要保持餐量穩定,血糖變化不要起伏太大的狀態才是上策。然而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吳映蓉也指出,實驗中對於早晚餐的飲食菜單並不透明,有許多變數都會影響血糖高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表示,即使每天的碳水化合物都定量,以早餐跟晚餐都各吃一片土司來說,餐盤中有搭配到其他蔬菜、蛋、牛奶、雞胸肉等食物,比起單吃吐司的人而言,血糖起伏較低,甚至連測量血糖的時間點也都會影響結果。
吳映蓉建議,與其看到研究結果,就放心在晚餐大吃碳水化合物,不如可從3個飲食習慣調整,避免血糖飆升。首先是提高三盤的營養比例,主食可搭配蔬菜、蛋白質一起吃,再來少吃精緻碳水化合物,以糙米飯代替白米、全麥吐司取代白麵包,最後是調整飲食順序,先吃蔬菜、蛋白質等非醣類食物,把米飯留在最後吃,都是防止血糖飆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