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蔚承 圖/pixabay
冰淇淋、剉冰,夏天吃冰清涼又消暑,但你知道光喝冰水也會讓妳胖嗎?中醫將冰品視為大敵,西醫雖然沒有太多禁忌,但也不鼓勵吃太多冰。到底哪些人、哪些症狀不建議吃呢?
西醫:吃冰讓血管收縮 頭痛、消化不良反應加劇人是恆溫動物,冰品進到身體會引起反應,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指出,冰吃進身體後會引起血管收縮,所以吃冰吃太快有些人會引起頭痛症狀,女性若適逢生理期,吃冰後血管收縮會讓身體感到更不舒服;冰進到胃部後,血管收縮會影響胃部消化和腸道蠕動,所以空腹、腹瀉都不要吃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育忠也說,一般發高燒時,可用冰枕或冰水來協助身體適度降溫,但仍應注意若體溫過低會影響免疫系統運作,反而延緩恢復期。沒有咳嗽的喉嚨痛,食物難以入喉,這時可以吃些冰涼的食物補充熱量及水份,不然都不建議過度吃冰。
中醫:冰讓陽氣受阻血液循環差 感冒、老化跟著來中醫從氣血運行的角度來看,吃冰很傷身。台灣養生保健學會理事長、台中全德中醫診所院長張鈺鑫指出,身體的氣血靠陽氣來推動,但冰會讓陽氣阻滯,使得體內水分、血液循環變慢、受阻,產生各種負面影響。」
對女性來說,冰會導致骨盆腔的血液循環不佳、經血量少、排不乾淨、經痛加劇甚至生理期不來等症狀。張鈺鑫指出,月經若長期不來,賀爾蒙分泌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許多婦科疾病甚至更年期提早報到。
冰也會讓生物體提早老化。曾有動物實驗,給一組正常的白鼠每天餵一次冰淇淋,連續二個半月以後,吃冰的白鼠毛髮稀鬆,行動遲緩,經測定顯示不少生理生化指標都降低了,這也是循環代謝不佳的結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感冒也不建議吃冰。張鈺鑫指出,曾有一個研究將人的大趾浸入4℃的冷水中,一分鐘內即發現受測者的鼻粘膜血管強烈收縮,而且鼻腔分泌物中的免疫抗體量急劇降低。
「對中醫來說,感冒是體內正氣和外來邪氣對抗,但冰品損傷陽氣,不利感冒恢復,還可能更嚴重」張鈺鑫說。
喝冰水也會胖 只有平和體質的人才有本錢吃冰冰品含糖量高,容易讓人發胖,但喝冰水也會發胖嗎?張鈺鑫指出,冰品吃太多會阻滯代謝,形成痰瘀體質。
痰瘀體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痰瘀體質由於體內水分的代謝能力不佳,冰本身屬於寒性的食物,吃下去之後會加重原本的症狀,「冰會阻滯氣血、降低新陳代謝和脂肪代謝,中醫也認為當『氣鬱而化熱』時人會覺得更煩燥,因此會想吃更多冰來降溫。但冰吃下去雖帶來短暫的冰涼感,但無法化去氣血鬱滯後所造成的寒濕,如此一來就造成惡性循環。」正因如此,光喝冰水就能讓體質不佳的人因代謝失衡而變胖。
不僅如此,當喝下大量冰飲後,脾胃陽氣受到阻滯,會影響水分吸收、利用與輸送,因此人們會覺得喝進水分卻仍不解渴,尤其是含糖飲料和甜品,糖也不解渴,所以會越喝越渴、越喝越多。
(圖片來源:鄭佳玲)
陰血虛體質:
陰血虛往往會有口乾舌燥、虛火旺和燥熱感,吃冰暫時滿足口慾,但長期下來會導致陰陽兩虛的體質。
陽氣虛體質:
最不適合吃冰,因為本身陽氣就不足、氣血循環動力較差,吃冰會讓手腳更冰冷,或引起腹瀉。
平和體質:
只有體質平合的人才較有本錢吃冰,但冰品的傷害會隨著時間累積,「尤其是年輕人陽氣盛,他們覺得吃冰不會不舒服,但持續吃太多、太久仍然會讓體質逐漸變虛寒。」張鈺鑫說。
(圖片來源:鄭佳玲)
過敏體質、糖尿病也不建議吃冰過敏體質不建議吃冰。洪育忠表示,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吃冰會讓氣管收縮、氣喘症狀加劇,「溫度也是一個過敏原,不僅是體表溫度,吃進去冰涼的東西短暫改變體內溫度也會有影響,所以如蕁麻疹、過敏性鼻炎之類的過敏體質,也建議不要吃冰。」
張鈺鑫也說,過敏體質的人因為身體相當敏感,而冰品就是一個刺激來源,吃進身體後可能會引發過敏症狀。
冰也跟糖尿病有關?曾有糖尿病患者就醫,說遵守醫師的飲食建議,但一把脈卻發現病情更加惡化,一問之下才發現病患習慣喝冰水。張鈺鑫指出,因為長期喝冰水會使腸道蠕動變慢,基礎代謝降低,導致內分泌失調,糖的代謝也變差,讓血糖更不好控制,所以建議糖尿病患最好不要吃冰及喝冰水。另外冰品會造成血管收縮,因此有高血壓或心血管方面問題的人也不建議吃。
(喝水也可能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圖片來源:pixabay)
綜合中、西醫的說法,不適宜吃冰的人或狀況如下:
1.感冒
2.月經前一周(因人而異)與月經來的時候
3.腹瀉、腸胃炎
4.空腹
5.痰瘀體質、陽氣虛體質、陰血虛體質
6.過敏體質者
7.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
8.運動過後
張鈺鑫指出,運動時氣血分佈會以四肢肌肉為主,因此在激烈運動後馬上吃冰飲,脾胃為運化寒氣要從四肢體表調動陽氣過來,但緩不濟急,會讓寒氣在體內的作用的時間更久、傷害更大、氣血不順,「或有人說運動後喝冰『ㄙㄚˋ到』(近似於岔氣)就是氣血受寒氣阻滯導致肺氣不通暢,而出現咳嗽、胸悶等等不適。」
(運動完不適合馬上喝冰水、吃冰品。圖片來源:pixabay)
冰也並非一無是處如果是喉嚨痛、小兒腸病毒、手足口病、口腔黏膜潰瘍嚴重,連水都難以下嚥,這時可以吃點冰涼的甜品來補充熱量,身體才有力氣打仗,「喝冰水也可以,不然無法吃藥只會讓病情拖更久,」但洪育忠也建議,吃冰只能當作權宜之計,不能當作治療的方式。
牢記三字訣 吃冰才能降低傷害但如果真的想吃冰呢?「冰還是可以吃,但不能當作日常飲食的一部份,因為它違背了人的生理運作規則,」張鈺鑫說。要怎麼吃才能降低對身體的傷害呢?
三字訣「少、少、慢」
中、西醫師都指出,吃冰不傷身最好就是「少吃、吃少點、慢慢吃」。洪育忠指出,冰吃得越快,對身體產生的反應越快越明顯,例如很多人吃剉冰吃到畏寒。「所以慢慢吃、吃少點、降低吃的頻率,讓身體有時間把溫度平衡過來,」張鈺鑫說。
喝熱薑茶
有說法指出,吃完冰後喝熱薑茶,冷熱調和對身體傷害就變小。張鈺鑫指出,這樣的做法多少有些幫助,但冰吃下肚只要3-5分鐘就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所以除非邊吃冰邊喝足夠量的熱薑茶,不然效果有限。
配料自製
市售冰品配料都是高糖、高熱量的加工食品,因此洪育忠建議配料可以自製,「台灣盛產水果,就很適合拿來當作配料。」另外糖水也不要加太多,也不要把已經融化的糖水全部喝光。
飯後一小時再吃冰
清涼的冰品一下肚,首當其衝的就是消化系統,所以空腹時不宜吃冰,也不適合邊吃飯邊喝著冰飲料,應該在吃飽飯之後,至少相隔一小時再吃冰,避免短時間內冷熱刺激腸胃。
澄觀中醫診所醫師張文馨曾於受訪時指出,就像一早起來,都要先喝些熱水或吃熱食喚醒身體的陽氣和動能,所以在飢餓或是身體狀況不好時,同樣也必須先有熱能協助身體運轉,吃冰才不會損傷體內的氣。
延伸閱讀: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