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手腳不冰冷!醫揭「3保健穴位」防小病...女生更要每天做


▲3日常保健穴位,按一按減少病痛。(圖/翻攝自pixabay)

文/ 陳懿琳(葉蔻Echo)

剛開始學中醫的時候,對於內科的藥物,因為體會不夠深,也不敢自己隨便亂用藥在身上,只敢使用艾條灸穴位的方式來治療。以下為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保健穴位。

百會穴:提補陽氣上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緩解流不停的鼻水,得先從督脈的百會穴開始薰灸。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其深處即為腦之所在,是調節大腦功能的重要穴位。

它為督脈經穴,督脈又歸屬於腦。百會穴,顧名思義是「百脈之會」,即經氣到頭部的(手、足三陽)都聯繫於腦,它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如同《黃帝內經.靈樞.衛氣》記載:「氣在頭者,止之於腦。」百會穴的功效,不但可以提補陽氣上升、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氣血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開始,我秉持著「神農嘗百草」的實驗精神,試著自己拿艾條來灸百會穴。突然間,卻聽到霹靂啪啦的聲音,原想要感受艾條灸的溫度,可是因為拿太近了,就把頭上的頭髮給燒焦了,嚇得自己開懷大笑。後來,我想到了另一個法子──拿讀書用的墊板放置在頭上,這樣一來就不會燒到頭髮,接著再以雀啄灸持續灸15分鐘,但要注意,艾灸的時間不宜過長,如果稍微感到口乾舌燥,那就是太過了,必須立刻停止使用。任何的治療都該適可而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陰交:婦科疾病的剋星、調理脾胃

足太陰脾經(編按:簡稱「脾經」,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的循行,從足走至胸腹,具有生成和運輸氣血的功能,可以通氣、活血。而所謂「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意指脾臟主要能消磨五穀,將養分補養其於四臟。

中醫說「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調養好脾胃可以減少生病,即使生病,恢復的速度也會比較快。脾經,共有21個穴位(編按:左右共42穴),而三陰交穴位是足三陰之會交會穴,分別為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具有補養脾土、幫助運化、通氣滯、疏下焦、調理婦科疾病、祛風溼、通經絡的功效。

三陰交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後緣方凹陷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臨床上,三陰交穴位經常運用於女性婦科的疾病治療,例如: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不調、痛、帶下(編按:陰道分泌液體過多,顏色、質地異常)、不孕、治療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腸絞痛、神經衰弱、全身無力等。除了消化不良,我也有一些婦科疾病,因此經常艾灸此穴位來調理身體。

關元穴:改善四肢冰冷

關元穴隸屬於任脈,而任脈,是奇經八脈之一。依據《素問.骨空論》記載:「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任脈與六陰經脈都有聯繫,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陰經氣血的作用,共有24個穴位。

關元穴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位於肚臍下三寸,具有溫腎益精、回陽補氣、調理沖任、理氣除寒作用。

臨床上,關元穴可以用來治療陽痿,以及早洩、月經不調、子宮功能性出血、帶下、不孕、子宮脫垂、全身衰弱等症狀,也可以調理腹瀉、腹痛、痢疾、小便不利(編按:小便量減少、排尿困難或小便完全閉塞不通)、尿道感染。此外,本穴為保健要穴,有強壯作用,按摩此穴位,亦可治療下焦虛寒的問題。

本文摘自《學中醫,救自己》/陳懿琳(葉蔻Echo)(臺灣低音歌后.中醫博士)/大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