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飽受「選擇恐懼症」所苦? 只要催眠一件事就能永久治療
人在面對重大決策時猶豫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連晚餐吃甚麼,今天要穿哪件衣服都無法做決定,是不是會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呢?
關於「選擇恐懼症」其實有個寓言故事叫作《布里丹之驢》:有隻驢子發現自己站在兩堆一模一樣的乾草之間,可以任意選擇想吃哪一堆,但最後牠卻因為無法決定而活活餓死。
聽起來很荒謬,可是這件事確實每一天都在發生。提出布里丹之驢的哲學家吉恩布里丹(Jean Buridan)認為,有時自由意志反而會使我們因為「不確定性」和「過量的選項」,導致決策能力喪失。而且當選項越多、選項越好的時候,無法決定的焦慮感會更強烈。
聽起來很荒謬,可是這件事確實每一天都在發生。提出布里丹之驢的哲學家吉恩布里丹(Jean Buridan)認為,有時自由意志反而會使我們因為「不確定性」和「過量的選項」,導致決策能力喪失。而且當選項越多、選項越好的時候,無法決定的焦慮感會更強烈。
重點來了,假如真的出現「選擇恐懼症」,我該怎麼辦?
▲到底是二次元的萌妹子比較好,還是三次元的萌妹子比較好?
▲到底是二次元的萌妹子比較好,還是三次元的萌妹子比較好?
著有《選擇的矛盾》一書的心理學家史瓦茲(Barry Schwartz)指出,要克服這種心理障礙,我們必須自我催眠,把自己從「追求效益者」轉化為「犧牲者」,意思是我們不再尋求最快、最佳、最好的解答,而是同意有所犧牲,在決定一個選項時專注於它的價值,忽略那些有可能被放棄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重要的是,你沒有為「選擇」這件事浪費太多時間,這一點本身就很寶貴了!
「這我知道,我也想,可我就是做不到嘛!」或許有人會這樣說。如果自我催眠還是不足以克服選擇障礙的話,就只能走到「關閉選項」這一步,也就是把眼前看起來很不錯的選項暫時否決,給一個明顯爛得多的選項作為「逼迫」,用個實例說明你們就懂了:
「這我知道,我也想,可我就是做不到嘛!」或許有人會這樣說。如果自我催眠還是不足以克服選擇障礙的話,就只能走到「關閉選項」這一步,也就是把眼前看起來很不錯的選項暫時否決,給一個明顯爛得多的選項作為「逼迫」,用個實例說明你們就懂了:
女:「要吃韓式炸雞嗎?可是烏龍麵好像也不錯,我也好久沒吃麻辣鍋了。」
男:「不然吃麻辣鍋好了。」
女:「麻辣鍋會不會有點貴…」
男:「那就韓式炸雞吧。」
女:「但昨天就吃炸的,今天又吃炸的,會長痘痘耶。」
男:「那只能吃烏龍麵囉,這樣夠清淡了吧?」
女:「蛤?想一想只吃烏龍麵好像有點空虛…」
男:「乾!囉哩八唆都不要吃了啦,回我家巷口去吃魚丸米粉!」
女:「才不要,那我們去吃麻辣鍋。」
這不是決定出來了嗎?是不是?記住一句話:沒有選擇就不會痛苦!
via 知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