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紅翻天,金馬動畫長片入圍卻從缺
新海誠今年以《你的名字》刷新日本動畫史的紀錄,並即將挑戰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實地取景的寫實畫風,甚至還直接帶動了取景地的觀光。與此同時,早說要退休的動畫大師宮崎駿,也不甘寂寞再次宣布2019要推出新作。
當動畫大國日本展開動畫大師的世代保衛戰,而今年的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項目,卻再度出現入圍從缺的問題。
最佳動畫長片從第14屆增設此獎項以來,雖然持續都有作品參賽,但曾有25屆連入圍者都沒有,43-51屆,甚至連續從缺了9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雖有來自香港的《麥兜.我和我媽媽》中止從缺記錄,但今年入圍作品再度陷入從缺窘境,直接反應台灣動畫作品質與量的問題。
想產出一部能撼動市場的動畫長片自然不易,除了技術含量極高之外,資金的挹注與票房的反應也是一大問題。
別說出國比賽,光在國內就需要與進口的日本動畫一起競爭市場,除了來自政府鼓勵性的補助之外,有多少金主願意出資贊助一部MIT的動畫長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或者,有多少觀眾會願意買票進電影院看呢?
光說喪氣話是不夠的,雖然最佳動畫長篇從缺,最佳動畫短片卻也有不少值得期待的佳作。或許能代表台灣出征國際的動畫師就在這之中?
金馬頒獎在即,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入圍的動畫短片,看看這些入圍的動畫師們已經累積了怎樣的能量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缺乏名字的場所 徐國峰】
【褓母 鍾劭君】
【白色隧道 簡嵐淇, 張晉維】
【八里溝 趙易】
*來自中國的入圍作品
【巴特 黃勻弦】
看完以上幾部短片動畫作品,哪一部的風格跟題材最吸引你呢?
有趣的是,入圍的台灣作品當中,有三部出自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短片競賽作品,其中兩部同時也是知名論壇巴哈姆特舉辦的ACG創作大賽,似乎能看出有些許單位在推動台灣動畫競賽,但是能出馬競逐的作品並不算多?
台灣新海誠能否從這些比賽中誕生?讓我們繼續關注下去,並且期待台灣動畫實力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