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驚悚時尚「怪人面具」 貴婦戴上能防曬...但代價是變啞巴

文/胖丁呷麵

皮膚白皙透亮是亞洲人的審美標準,在歐美人眼中這可是邪魔歪道,他們認為曬成古銅色才是健康美麗。也許你可以說他們天生白,所以根本沒有美白的煩惱,但實際上,500年前的歐洲人跟現在的亞洲人一樣,視皮膚白皙如命一般。

在16世紀的歐洲,黝黑的皮膚代表勞工階級,有錢人一看膚色就知道,妳天生就是個農夫命,根本看不上眼。因此為了防曬,在貴婦間就流行戴著一副「面具」來防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趣的在於這個面具的形狀,可不是像歌劇魅影那樣遮一點點的,而是整個臉都能遮住,如此一來就能擋住紫外線光,但這就看不到婦人的姣好容貌,況且這面具看起來還挺詭異的。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副,就是這個「達文特利面具」,這是一個在16世紀石築建築物裡挖掘出來的,最外層是一層黑色絲絨,下面是好幾層紙壓成的,最裡面是絲質軟墊。眼睛的地方挖了兩個洞,嘴上也開了個櫻桃小嘴孔,然後還綁著一顆小珠珠。

看到這邊,可能很多人都有疑問,以前的人都用手拿面具嗎?因為這副面具並沒有固定繩將其擺在頭上,因此嘴巴這顆珠子就是關鍵,婦人配戴時必須銜咬住這個珠子,如此一來面具就不會掉下來,但代價就是不能說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美麗,女人可以做啞巴。

到了伊麗莎白時期,面具風潮更為流行了,社會氛圍將不講話的貴婦小姐塑造成了神祕感的美麗女子。根據一段文字記載,這種面具的起源是來自法國,只要在社交場所,配戴一個這樣的面具就是時尚門檻,連小孩子抱著的木偶戴著都能彰顯時尚。

雖然主流時尚界覺得開心,但實際上這種面具看起來很恐怖,自然有些人不能接受這種流行。在1583年,有一位基督徒叫菲利浦(Phillip Stubbes),就寫出一篇文章來批評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人出行時,皆飾一絨面,以全覆其臉。眼有兩孔供觀瞻,若有陌生男視之,徒見其雙目,必定是為惡魔猛獸也。」


儘管宗教人士與保守分子反對,但這些面具風潮可是整整流行到了17世紀才結束。就算在18世紀時,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作畫來找到這種「獵奇面具」的影子。近代人將面具視為恐怖元素,傑克電鋸男、歌劇魅影等等形象,大概都是遠自於16、世紀的描寫。

如今回頭來看近代,從以前的歐洲人愛美白到曬太陽、面具從有時尚感變恐怖象徵,都是與文化還有歷史背景相牽扯,可不是只跟膚色有關。

宅宅胖丁的粉絲團剛開張~懇請酸酸們支持一下吧QQ

▼▼▼▼快來幫胖丁按個讚▼▼▼▼

(VIA:atlasobsc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