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院偷偷進行「口吃實驗」 孩童62年後才發現自己人生被毀
文/法式軟糖
1939年,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語言學博士溫德爾·約翰遜(Wendell Johnson),從退伍軍人孤兒院中領出22名孩童,進行一項極不人道的「口吃實驗」。
62年後,這項「怪物研究」才被《聖荷西信使報》揭發,有關單位不得不道歉與賠償。消息公佈之時,當年22名實驗孩童中,還在世的13人表示,他們一直到現在才知道真相。
(圖/soulblog)
在20世紀時,口吃非常普遍,約100人當中就有一人口吃。約翰遜博士同樣從小患有嚴重口吃,但他從未放棄,畢身致力於研究口吃的成因與治療方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多年的調查以及自身實驗,約翰遜有了一套自己的推論——他認為,口吃最主要的成因是來自環境,例如當父母認定並告知孩子有語言障礙時,會使孩子感到緊張與敏感,造成口吃狀況會越來越嚴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mnsu)
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約翰遜找到愛荷華一間偏遠的孤兒院。這裡收留了5、6百個被遺忘的孩童,多次成為科學實驗下的白老鼠。1938年,約翰遜得到院方准許,開始進行口吃實驗。然而,孤兒院老師以為這只是一項正常的語言缺陷治療課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約翰遜挑出22名孤兒,10位患有口吃,12位語言正常,接著將他們分成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都有5位口吃和6位正常的孩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示意圖,與本文內容無關/免費圖庫CC0)
實驗開始後,研究助理圖德(Mary Tudor)告訴實驗組的11位孩童,他們有嚴重口吃,必須採取治療;另外告訴對照組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能力良好,接受治療能再更上一層樓。
當實驗組孩童說話時,瑪麗會刻意打斷,警告他們已出現口吃狀況,糾正他們應該怎麼說話,並不斷重複教導:「如果你覺得自己口吃的話,在說出口前先吸一口氣。」、「一旦發現自己口吃,要馬上停下來,然後再重複說一次。」、「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會說話,那就不要開口。」、「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講話的狀態,盡一切可能避免口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段時間之後,實驗有了明顯的成效。圖德小姐發現,實驗組的孩童,無論原本口吃或正常者,都開始害怕說話了,他們神情緊張,掰著手指頭慢慢吐字,甚至拒絕交談。而對照組的孩童看到同伴的狀況後,開始出現嘲笑與霸凌的行為,使得實驗組的孩子更焦慮,無法集中注意力,最後產生自閉和交流困難等症狀。
(示意圖,與本文內容無關/免費圖庫CC0)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當中,6名正常兒童中的5名,以及5名口吃兒童中的3名,口語能力嚴重退化;而對照組接受「積極療法」的孩子,5名口吃者的狀況並沒有任何改善,仍舊照自己的方法說話,其中一名口吃者的狀況甚至更嚴重。
圖德在實驗結束後,繳交了256頁的畢業論文,她在論文中寫道,「我曾經堅信他們會復原,然而,事實是我們已經造成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事後她也表示,實驗讓她產生人性掙扎,每次向教授遞交實驗報告時,都希望能中止實驗,但教授似乎只關心結果有沒有符合他的推論,而不是這些可憐的白老鼠。後來,在溫德爾致力於發表理論、受邀多場演講時,對此次實驗隻字未提。
(示意圖,與本文內容無關/freegreatpicture)
在實驗組當中,有一位12歲的小瑪麗(Mary Korlaske),7歲時因為家裡破產,和兩個哥哥被送到孤兒院。她表示,圖德小姐的褐色眼睛和一頭黑髮,讓她想到自己的媽媽,她常常眼睛發亮看著圖德,在她面前積極表現,心想,表現好一點,也許圖德就會想要領養她。為了讓圖德開心,小瑪麗是最活躍的學生,但也是實驗中受害最深的人,每當她發言就會被圖德打斷,原本伶牙俐齒的她,慢慢不會說話了,被同儕嘲笑,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越活越沒有自信......。
62年後,74歲的瑪麗得知真相,寄了一封給圖德,控訴當年的怪物實驗:
「你毀了我的一生,我也許會成為自然科學家、考古學家或總統。可是,我卻成了一個可憐的結巴,一直以來封閉自我......為什麼挑我們做實驗?我們本來就夠悲慘了,現在我一無所有,你奪走我的一生,你是魔鬼,是納粹。」
【VIA wikipedia、nytimes、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