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打個響指麻醉病人 19世紀醫師靠催眠手法「無痛開刀」

文/蘇上豪(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催眠與麻醉


▲催眠醫師法蘭茲‧麥斯默(圖/Wikipedia)

最後談到麥斯默(Franz Mesmer)對於醫學發展的影響,其實和我的專業有關,那就是催眠在外科手術麻醉的運用。在乙醚還未正式導入全身麻醉的十九世紀,有不少外科醫師利用麥斯默的方法,替患者實施「無痛」的外科手術。聽起來雖然瘋狂,但確有其事,而且搞得轟轟烈烈。躬逢其盛的名作家詹姆士‧克拉克(James Clarke)在一八七四年出版的《醫學界的自傳性回憶》(Autobiographical Recollections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中,稱它是「醫學史上最詭異的一章」(a strange chapter in the medical history)。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故事主角之一是醫師約翰‧艾略森(John Elliotson)。一八一七年他從醫學院畢業後,就在倫敦知名的聖湯瑪斯醫院(St. Thomas Hospital)服務。由於醫術不錯,加上富有研究精神,沒幾年功夫便靠著不斷在醫學期刊中發表論文而甚受同業尊重。一八三四年北倫敦醫院(North London Hospital)開幕時,重金禮聘他前去任職。


▲約翰‧艾略森醫師(圖/Wikipedia)

艾略森醉心於神經與生理學研究,常常執著於自己信奉的理念,被同事稱為「實驗先生」(Experimenter),這種精神卻在接觸麥斯默催眠,及其接續者倡導的「動物磁力」之後,無法自拔。

一八三七年,長年在法國推廣麥斯默催眠術的杜邦特(Dupotet)來到倫敦,宣傳動物磁力的概念,並號稱可據此治療癲癇患者。他在米道色絲醫院(Middlesex Hospital)試著治療幾個病人,沒有得到太多迴響,於是他找上頗負盛名的艾略森,一起治療了名叫伊莉莎白‧歐克(Elizabeth Ókey)的女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克深受歇斯底里的癲癇所苦,接受了多種傳統療法都沒有見效,卻在杜邦特的催眠治療後得到緩解。艾略森不只以此在醫學雜誌《針刺》(Lancet)發表治療經過,也將自己手上一些疑難雜症的患者,跟著用此方法診治,結果他和病人都非常滿意。

「實驗先生」艾略森不僅著迷於麥斯默的催眠術,他還在北倫敦醫院公開展示絕活,不只醫界有人支持,也得到一票藝文界好友如文學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薩克萊(William Thackeray)和威爾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以及插畫家喬治‧庫克香克(George Cruikshank)前去看他表演。

 不過並非所有同業都認同艾略森。艾略森宣稱可以透過具有磁力的鎳塊磁化任何東西,《針刺》的編輯湯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相當不以為然。於是在一八三六年八月十六日,威克利邀請艾略森到家裡表演,同時有很多醫師在現場做見證,前面提到的作家克拉克也是座上賓。

這場測試結果,就和路易十六召集特別委員會測試麥斯默一樣,艾略森無法得到威克利的信任,讓他在《針刺》雜誌失了編輯中立的立場,痛批艾略森的治療方法是「humbug」,翻成「唬爛」可能比較妥貼,這也是一句「千古名言」的由來─一八四六年十月十六日,美國麻省總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約翰‧柯林斯‧華倫(John Collins Warren)醫師,見證牙醫師莫頓(Mortan)以乙醚做為外科麻醉時,他脫口說出「各位先生,這並不唬爛」(Gentlemen, there is no humbug.)。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到譴責的艾略森,也因此遭到排擠,黯然離開北倫敦醫院,但他沒有失去對麥斯默催眠術的信心。一八四三年自己發行雜誌,不只全心宣傳催眠術,也有其他另類醫學療法,讓相信這些療法的醫師,雖然被正統的醫學期刊排除,仍也有可以發揮的舞臺。

這份雜誌的影響力不限於歐洲,就連美洲、亞洲的醫師都深受影響,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東印度服務的英國軍醫詹姆斯‧艾斯戴爾(James Esdaile)。從一八四五年到一八五一年離開印度為止,艾斯戴爾在這份刊物上報告自己在印度執行了上千例利用催眠方法輔助的無痛外科手術,甚至乙醚在一八四六年導入外科手術麻醉後,艾斯戴爾還是認為乙醚比較適合用於催眠方法失敗的病人身上,因為他擔心乙醚的安全性。


▲手術示意圖(圖/免費圖庫Pixabay)

艾斯戴爾的疑慮不是沒有道理,乙醚及後來的氯仿在導入外科手術麻醉的前幾年,確實造成不少患者死亡。為此英國還成立了幾家專用催眠術進行麻醉的醫院,不過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畢竟之後藥物麻醉的安全性愈來愈高,催眠方式不但耗時而且不穩定,更重要的是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效。

另外,現今醫學在對照實驗中一定要加入所謂的「慰示劑」(placebo),以避免偏差。許多臨床醫學研究報告顯示,病人在不知情的狀態下,被給予沒有療效的藥丸,還有不少人會覺得有效,病情因此得到進步。不過慰示劑現象,在關於治療「痛」的研究中出現比例較高,這可以解釋為何艾斯戴爾醫師以催眠做無痛外科手術能得到成功,說明人類對疼痛耐受度的提升,可以用操作心靈的力量達成。

心靈的力量

一位引發探討人類心靈力量的醫師,其療法不僅可以治病,甚至可以當作無痛外科手術的應用,不要說是讀者,連身為醫師的我也是瞠目結舌、大喊驚奇。對於麥斯默,我個人是褒多於貶。因當時的醫療環境落後,充滿太多與巫術相去不遠的療法,如放血、反刺激療法,或是其他今天看起來光怪陸離、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論,在我的另兩本醫學史著作《開膛史》和《暗黑醫學史》中可以讀到這些故事,所以以今日的標準來衡量麥斯默是有欠公允的。

麥斯默是用功的醫師,除了醫學知識,也會參考其他人的著作,如牛頓、理查‧米德(Richard Mead)以及宗教的驅魔儀式等,認為人的身體等同小宇宙,體液流及動物磁力充沛其中,從而以導引的方式替人治病,這點和中醫的「氣」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患者信他這一套,讓他的診所門庭若市,不過為了蜂擁而至的患者還有龐大的利益,麥斯默創造「baquet」的脫節療法,讓他從醫師變成集體催眠的宗教家,甚至像「神」一樣的靈療者─當醫師把自己想成神祇時,不論其實力如何,永遠註定失敗。


▲催眠示意圖(圖/免費圖庫Pixabay)

麥斯默的啟發也讓人注意到「心靈力量」的迷人之處,其後的催眠風潮,至今雖無法登上主流醫學的大雅之堂,但是經過很多大師級醫師,諸如克拉克‧赫爾(Clark Hull)和米爾頓‧艾力克森(Milton Erickson)等人的努力,確實在臨床上幫助了相當多病患。在醫學之外,這種提升心靈力量的訓練與宣傳也隨處可見,例如宗教聚會或是企業管理的訓練課程,近幾年風靡世界的《祕密》(Secret)也不斷耳提面命:每個人都能擁有這股潛能。

「吸引力法則就是一種自然法則,和重力法則一樣公正無私。」

「愛的感覺是你所能發出最高的頻率,你所感受和發出的愛愈大,掌握的力量也愈大。」

「預先對你想要的事物表達感謝,能加速願望達成,並對宇宙發出更強大的訊號。」

太多類似的敘述,好似作者拜恩(Rhonda Byrne)在催眠我們,認為只要相信「吸引力法則」,心中想要的,自然可以由要求、相信、接收三個簡單步驟達成目的。不管認不認同拜恩,這個理論已迷死一票讀友,更有多位功成名就的人物附和,不信者不妨一讀,感受其中的氛圍。

我想利用法國催眠之父皮傑格的話,做為本文最後的註腳。他對於自己所教的「動物磁力」是這樣說的:「我相信自己身體內存在一股力量,從這個信念,驅使我的意志力操縱它。動物磁力的整個學說都包含在兩個字之中:相信和想要(believe and want)。」我不相信動物磁力,但「相信和想要」確實有股驅使人們完成願望的魔力。其他的不說,至少我是秉持這個信念,才能寫出這篇文章和讀者分享。

*本文摘錄自《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

作者: 蘇上豪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