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前總是潔癖發作? 專家:你只是在為失敗找藉口
文/池谷裕二(東京大學藥學系教授、大腦研究學家)
譯/李靜宜
給自己找台階下
Q:有運動選手在重要比賽前,腳突然受傷,雖然離做好萬全準備的狀態差得遠,但似乎還是能勉強出賽。這種時候,多數運動選手會怎麼做?
1.告訴別人自己受傷,然後參加比賽
2.隱瞞受傷的事實,參加比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示意圖(圖/記者張一中攝)↓看解答請往下拉
↓
↓
↓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A:2.隱瞞受傷的事實,參加比賽
將運動選手隱瞞傷勢參賽的行為,解讀為「具有運動精神」,或許是太輕率的結論。因為負傷參賽後,選手一定會說:「事實上,我的身體並不是處於最佳狀態......」。「事後說出真相」的這一點對選手會比較有利。因為,比賽要是輸了,別人會覺得「他隱忍受傷的事不說,一定很辛苦」,而寄予同情;要是贏了,別人會認為「儘管狀況對他不利,他還是贏了」,而給予讚美。也就是說,不管比賽結果如何,選手的自尊心都能獲得滿足。
明明該準備考試,卻忍不住開始打掃房間,整理桌子,藉此,逃避現實;或是剛好相反,平常不努力,等考試前一天才熬夜準備,結果隔天應試時精神濟。這類行為都是想為將來的自己留個餘地。只不過,這並不是類似受傷這種不得已的狀況,而是預先設計出阻礙成功的情境,好幫將來的自己找台階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是用功準備,成績還是不理想,就必須承認自己能力不足,因此有的人會先製造理由,設計出一個無法盡全力的狀況。只要是外在的理由,考差時就能轉嫁責任;相反的,要是考試成績不錯,還能以自己克服不利狀態的角度來詮釋,滿足自尊。
這種為擺脫責任的自導自演,稱為「自我設限」*1,目的是為了避免直接面對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實。話雖如此,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反倒無法發揮真正實力,就未免太可惜。
心理學效應:自我設障(Self-handicapping)
故意為自己在成功或失敗前設置一些障礙,讓自身陷於不利的情境,這樣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可以找藉口原諒自己。
*1 Berglas S, Jones EE. Drug Choice as a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Noncontingent Success. J Pers Soc Psychol 36:405-417, 1978.
>>延伸閱讀:「買到賺到」都是假!防荷包破洞 專家帶你破解消費陷阱
*本文摘錄自《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為什麼離你家愈遠的餐廳,感覺上愈好吃?80個科學實證的心理效應,教你避開思考陷阱,做出最佳決定》
作者:池谷裕二
譯者:李靜宜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