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不是病! 研究:喝牛奶不烙賽是基因突變

文/李相僖(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人類學教授)、尹信榮(《科學東亞》記者及前任總編輯 )
譯/陳建安

每到夏天就會想吃冰淇淋,若在盛夏酷暑時能舔上一口香甜柔滑、冰心沁涼的冰淇淋,那種感覺比吃盡山珍海味更幸福。不過有些人喝牛奶或吃冰淇淋就會覺得難受,噁心反胃、腹部脹氣、拉肚子,甚至出現劇烈嘔吐等症狀。其實這些症狀都是牛奶所造成的。因為牛奶含有一種叫做乳糖(lactose)的碳水化合物,而有些人體內正好缺少能夠消化這種物質的乳糖酶(lactase)。


▲部分人缺乏能分解牛奶中乳糖的乳糖酶,因此一喝牛奶就拉肚子/記者宋良義攝

這種被稱為乳糖不耐症或乳糖分解酶缺乏症(lactoseintolerance)的症狀,在美國被認為是非裔美國人才會有的「疾病」。這種病無法根治,儘管試著每天喝一點牛奶,身體也無法適應;就算每天喝很多,這些症狀也不會變得更嚴重。不過只要服用含有乳糖酶的藥錠,從外部提供分解酵素,就可以消除這些症狀。如果需要做到這種地步才能喝牛奶,對不能喝牛奶的人真的有益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愛喝牛奶的成年人真奇怪

這種不能喝牛奶的體質,在美國長期被認為是一種不正常的疾病。不過人類學者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比起那些不能喝牛奶的成年人,喝完牛奶還能安然無恙的人還比較「不正常」。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乳糖不耐症並非疾病。人類是哺乳類動物,每個人身上都帶有可以製造乳糖酶的基因,所以我們才能消化母乳。

寶寶誕生後,靠母乳提供營養的這段期間,製造乳糖酶的基因運作最為活躍。到了斷奶期,幼兒體內的乳糖酶會開始逐漸減少;當兒童對成人食物的依賴度越高,乳糖酶的製造量會變得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功能的消化酵素。長大成人後,製造乳糖酶的基因便會停止活動,使得成人無法正常消化牛奶。事實上,乳糖不耐症是人類長大後自然會出現的生理反應。


▲嬰兒一旦斷奶,體內的乳糖酶便會逐漸減少/記者姜國輝攝

人類學者將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互相比較之後,認為乳糖不耐症沒什麼好特別研究的,反而應該研究成年後還能喝牛奶的「乳糖酶續存性」(lactase persistence)。經大規模調查可以證實,人類學者的論點沒有錯。世界各地可以喝牛奶的成年人,區人口總數不到百分之十,包括亞洲與非洲興歐洲大部分地區,表示地球上多數人類依循著「正常」哺乳類動物的生長步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唯獨在某些地區,可以喝牛奶的成年人佔了絕大多數。這些地區分別是歐洲的瑞典和丹麥、非洲的蘇丹以及中東的約旦和阿富汗。成年後還能繼續製造乳糖酶的人,在這些地區的人口佔比高達百分之七十到九十,或許只有在這些地方才能說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是不正常的。

過去一萬年內出現的「牛奶突變」

這些成年後還可以喝牛奶的人,他們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當地的畜牧業與酪農業歷史都相當悠久,而且牛奶及乳製品為當地人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學者認為可以喝牛奶的能力,與畜牧業和酪農業應該有所關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數人會直覺地認為:「每天喝大量的牛奶,消化牛奶的能力當然應該更好。」但這種程度的推論畢竟只是一種假設,在缺少科學研究的佐證下,不論聽起來多麼具有說服力,都不能算是一種合理正確的解釋。直到最近,科學家發表了一份關於遺傳學的研究,才證實了這個假設的正確性。一如預期,那些成年後還能繼續製造乳糖酶的人,他們的乳糖酶基因都發生過突變。

*延伸閱讀:人類也有發情期!研究:女性開始排卵 男性「聞得到」

*更多大檸檬精選深度好文

*本文摘錄自《人類的起源:最受美國大學生歡迎的22堂人類學課,關於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又該往哪裡去》

作者:李相僖、尹信榮
譯者:陳建安

本文由 三采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