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項指標檢視你是「生產者」或「忙碌者」 不費力才能談效率
身邊有這種「忙碌者」同事好像很安心,事情交代給他們一定可以很快完成。但這就難講了,忙≠有效率,真正能夠高品質完成任務的「生產者」,往往都是很從容的。以下六項指標,就可以用來檢視你是個忙碌者還是生產者喔。
一、忙碌者總想在一天之內盡可能多做點事;生產者會在審慎思考後,把待辦清單砍掉50%。
忙碌者認為,在一天有限的8、9個小時工作時間內,完成越多事情代表越有效率,因此他們總是把待辦事項排到滿出來,做不完挪到隔天的事情越少,越能提升成就感。
生產者不同,他們知道一旦把工作排得滿滿滿,就會被時間壓力逼得難以專注。於是他們在待辦清單上,只保留最重要的工作,同時確保這些工作是以最高規格的方式完成。
忙碌者總是馬不停蹄,完成一項工作後又立刻投入下一項,有時甚至忙到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那是因為他們難以辨別急迫與重要的差異。在職場上,人們常不自覺把許多任務標示為「急件」,但它們並非真的很急,只是同事或主管想要盡快得到答案而已。
生產者則會在投入任何工作前,優先思考它們的重要性,專注在那些具有至關影響力的任務樞紐上,而不是為了應付其他人的迫切,而把自己的時間也切得零碎。
三、忙碌者總是心浮氣躁;生產者有系統性。
忙碌者經年累月的工作經驗,反而養出一些容易拖垮生產力的壞習慣。譬如說他們有如強迫症般的頻繁檢查信箱、總是被手機震動打斷思緒,這些種種都可能使工作進度停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倫敦國王學院研究顯示,工作時經常查看email,會使智商表現降低10分。大腦可能因為你一下執行工作,一下又跑去閱讀、回覆信件,導致專注力下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忙碌者一心多用;生產者一次只關注一件事情。
忙碌者像一台多功能事務機,各種大小事都想包在一起執行。他們的瀏覽器永遠開啟一堆分頁,一次編輯數個檔案卻一個也沒做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產者把專注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即使非得一心二用,也只會搭配零散的瑣事,像是在等待會議開始前,在紙上草擬幾個專案的點子。而且他們對於效率的變化十分敏銳,一旦多工造成注意力渙散,立刻就能選擇放掉優先順序較低的事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忙碌者把自己當成7-11店員;生產者懂得適時拒絕。
常說年輕人要多嘗試多學習,不要放棄任何可能成長的機會,但隨著年紀漸長,你可能會慢慢找到一個目標。這時候,不能再像過去一樣甚麼都沾一點,必須學著把旁枝末節剪掉,避免它們消耗你寶貴的時間與精力。
忙碌者顧名思義,就是一天到晚在忙碌的感覺,有些人甚至認為休息是可恥的,每當看見生產者慢條斯理的喝咖啡、和同事聊天時,就覺得這些傢伙又在偷懶了。但事實上,休息片刻對於提升專注力、工作效率皆有很大的幫助,而生產者能適當調配這些時間運用的比例。
看完這篇,酸酸們了解自己在職場上的定位了嗎?我猜大家都不是那種讓自己忙到沒時間吃喝拉撒的忙碌者,但應該也不像生產者那樣聰明有效率。嗯好吧,我們還是繼續做好本分,當辦公室裡打混等下班的「薪水小偷」就好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via 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