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森開車都三寶?「隧道效應」產生錯覺:其實事故率男>>>女
文/衛藍
看過一篇報導,對話如下─
布希說:「我們準備幹掉四百萬伊拉克人和一個修單車的。」
CNN記者:「一個修單車的?為什麼要殺死一個修單車的?」
布希轉身拍拍國務卿鮑爾的肩膀:「看吧,我就說沒有人會關心那四百萬伊拉克人。」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隧道效應。我們往往關注同類記憶材料中突兀的部分,也有人稱之為萊斯托夫效應。比如,在記憶世界地圖時,記得最清楚的可能是義大利是一隻靴子,法國是個六角形,俄羅斯面積最大等最有特點的國家。
▲隧道示意圖(圖/免費圖庫pakutaso)
(編按:隧道效應,就像人處在隧道中,會下意識將注意力放在最顯眼的出口,而忽略自己還身處在隧道之中,意指人們會過於關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長遠考慮;或是過分聚焦在某個特殊的因子,做出偏頗的判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效應會如何干擾思維呢?不管是誰,演講時如果看到臺下的人都認真聽講,肯定非常高興。但是,如果突然看到有一個人在打瞌睡,可能就會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打瞌睡的人身上,進而產生這樣的疑惑:我講得不好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際上,這和演講得好不好沒有太大關係,而是我們忽略了九十九%的人,將注意力放在最特別的人身上,因而產生錯覺。這也是很多人不敢上臺演講的原因,因為他們多將眼光放在特例上,給自己太多壓力。
我也曾經遇過類似的情況。為了寫一篇文章,查了幾天文獻,終於完成並分享到網路上;大多數評論都是支持和鼓勵,有時也會突然出現一句「版主辛苦了,都是沒有的理論」,還好自己知道「隧道視野」,所以基本不會受這種不具建設性的言論所影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有一些為了吸引眼球的媒體用此來誇大事件,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比如說出一起交通事故,媒體喜歡貼上「女性駕駛」的標籤,將這些事故特殊化,造成我們的認知錯誤。將事故和這些標籤聯繫,對她們形成刻板印象。正因為這樣的聯繫和特殊化,讓人們認為女性駕駛的事故率更高、更普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性駕駛示意圖。(圖/免費圖庫pakutaso)
但是實際上,男性駕駛的交通事故發生率更高。中國江蘇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發布二○一六年交通事故報告顯示,全年共有兩千一百多萬汽車駕駛人,男女比例七:三。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中,女性駕駛不到十%;造成死亡的案件中,女性駕駛只占六‧二%。而其他多個省分的交通情況調查報告也顯示,女性駕駛的交通事故案件均遠少於男性駕駛。
總之,隧道效應會讓我們產生更多錯誤判斷。就像一百隻猴子中有九十九隻普通的猴子,只有一隻白色的猴子,我們會不自覺將視線集中在那隻與眾不同的白猴身上,思維也就因此被大大限制住,看不到全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我們在思考問題時,需要多加留意問題的限定,尤其是媒體報導的對象界定。這樣才能夠保證獨立思考。
*延伸閱讀:創業人只有1%撐過3年!辭職自己當老闆前 該先認識倖存者偏差
作者:衛藍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