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為什麼屠殺全校?多起校園槍殺案 都是從炫耀槍枝開始

文/法式軟糖

「我的兒子為什麼成了殺人兇手?」校園槍擊案層出不窮,然而失控學生背後的家長,卻總有這樣的疑問,他們無法釋懷孩子為何變成了一個惡魔,那個看似快樂陽光的孩子,為何出現「屠殺同學」、「對抗世界」的瘋狂念頭。

然而,根據公益團體《Sandy Hook Promise》表示,一切都有跡可循,80%的校園槍擊罪犯和70%的自殺者,會提前把他們的計劃告訴其他人,只是很多時候,都沒人當一回事。


(科倫拜校園事件兇手Eric Harris/Samantha Donaldson

199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生著名的「科倫拜校園事件」,兩名青少年學生—艾瑞克·哈里斯(Eric Harris)和迪倫·克萊伯德(Dylan Klebold)持槍械與爆裂物進入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其他24人受傷,兩人隨即自殺身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件發生之後,身旁的「倖存者」才回憶起槍擊案前沒發現的細節,比如在槍擊發生的3年前,兩人就開始在個人網站發佈惡作劇影片,製作爆炸物,並對同學、老師進行死亡恐嚇;在案發2年前,狄倫在日記寫道他想自殺,且多次計劃自殺;在接近槍擊事件前,哈里斯在網站上記載了一份「射擊名單」,紀錄那些他想殺害的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迪倫母親也表示,兒子常常坐在沙發上,盯著一個角落,只說自己很累,不想多說話,當時並不曉得他已經有了睡眠障礙。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兇手趙承熙/wikipedia

2007年,美國發生「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造成33人死亡,以及23人受傷,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案。兇嫌為韓裔學生趙承熙,在他處決受害人後,飲彈自盡,面容全毀。據悉,趙承熙原本是害羞內向的人,然而在校飽受同儕欺壓,於諸多壓力下成長,漸漸變得憤世嫉俗,成為一個沒有情感的殺人機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趁著第一次槍擊行兇與第二槍擊行動間的空檔,兇嫌曾寄包裹到電視台,他在影音光碟中錄有一段話:「你有千億個機會及方法避開悲劇,但是你決定讓我濺血......是你們把我逼到死角。」這裡的「你」,可能指的是「情變的女友」、「欺負過他的同學」、「不常給予關心的母親」,或是任何一個曾經接觸過他的人。

趙承熙的高中老師和同學,回憶起趙承熙的校園生活,記憶中,他有些口齒不清,很少與他人說話,在學校時常受到嘲笑和欺負。高中校友說,上英語課時,老師會找學生輪流朗讀課文,但趙承熙總是低頭不語。老師告訴趙承熙,如果不讀課文就會不及格,他這才用低沉、古怪的語調讀課文,就像嘴裡含著什麼東西。而這時班上會出現一陣哄笑,指著他說,「快滾回老家去吧!」


(佛羅里達州校園槍擊案兇手Nicolas Cruz/twitter@TexasGal

就在今年2月,美國佛羅里達州也驚傳校園槍擊案,19歲的退學生尼古拉斯·克魯茲(Nicolas Cruz)持合法購買突擊步槍闖入校園、大開殺戒,造成17人死亡、13人受傷。根據鄰居和同學表示,他愛槍成癡,經常在instagram發佈槍枝的照片,並炫耀自己虐待動物的行為,像是用空氣槍射殺松鼠和雞、把木棍插進兔子的巢等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克魯茲一直以來都是學校的問題人物,曾經攜帶武器到學校,被禁止之後,又因為暴力行為慘遭退學,他的高中學生維克多莉亞‧奧爾維拉(VictoriaOlvera)表示:「我想,同學之間心裡都有數,如果有人會做出校園攻擊,肯定就是他。」

▼《Sandy Hook Promise》 公益組織曾於2016年拍攝一支預防槍支暴力廣告,籍此提醒大眾,不能察覺出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就容易錯過危險信號。

這些「潛在」的校園暴力,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公開」,他們毫不避諱閱讀有關槍支的書籍、觀看槍支影片、曬出持有槍支的照片,並擁有明顯的社交障礙,如果身旁的人能即時察覺到這些現象,並給予適當的干預,槍支暴力下的慘劇,也許就能被避免。

【VIA wikipedia1wikipedia2vanpeoplekknewsweb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