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獸姐│毛小孩離開「應該再養嗎?」 四步驟陪你檢視準備好了沒

文/禽獸姐

陪伴多年的毛小孩離開後,有些人沒辦法再養,原因是「太痛了,無法再次承受失去的傷心。」也有另一派人覺得「應該再養,因為外面還有很多毛小孩正在等待一個家,若能把愛延續下去有什麼不好呢?」

這確實是個敏感又沈重的話題,以往很多長輩會說出「再養一隻就好了!」但真心付出過的人就知道,毛小孩是生命,不是物品,而生命是無可取代的。到底要不要再養?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個人認為有四個很重要的層面可以跟大家分享,一步步釐清之後,才會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一、先好好說再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還沒對離開的毛小孩「好好說再見」,那麼先別去想「再養一隻」的問題。曾經訪問過一位動物溝通師張婉柔,在寵物的安寧照護方面有許多專業經驗,她建議家長們面臨毛小孩離開後,先做好「四道」,也就是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或許你可以試著寫封信給毛小孩,把你認為虧欠的、感謝的,都告訴遠方的牠,然後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愛,好好祝福,好好說再見,讓毛小孩可以帶著你的愛與祝福,前往下一站旅途。做了這些以後,不代表你再也不能想牠、再也不會難過;你可能還是會想牠,也還是會難過,這卻是很重要的步驟,讓你能在心裡畫一個完整的圓,這個圓像是儀式,像是句點,它不是消失,而是圓滿。所謂的圓滿,不一定是皆大歡喜,是你從中獲得了經驗和體驗,更懂得愛,然後把愛化成力量,而非深陷灑狗血的情緒裡。


▲(示意圖/CFP)

二、評估自身狀況和條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迎接新生命,「實際情況」也必須考量,最現實的就是經濟條件、住家環境、生活品質、家庭成員...等是否變動?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生活「今非昔比」,就要謹慎評估,例如有些人可能在沒養毛小孩的空窗期間,搬了家、換了工作、生活型態也改變了許多,甚至有向海外發展的人生規劃,或許就不一定適合再養了。

毛小孩就像我們的「生命共同體」,一旦決定養牠,就等於決定承載另一個生命,一起生活。所以必須懂得評估自己的狀態,適不適合承接新的生命,並且注意不同的物種有不同的需求,無法套用單一標準,「你的狀態及條件」與「毛小孩需要的條件」有多少比例的相符?檢視這一點,才能做好評估。


▲(圖/翻攝自pixabay)

三、緣份強求不來,也擋不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已經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也具備照顧動物的條件,再來就是接受「緣份」這件事。因為命運的安排很神奇,我聽過不只一個案例,本來想要養什麼樣的貓或狗,最後因緣際會「遇到」的又完全不同。就好比人跟人之間的緣份,往往也是強求不來。

你可能已經有屬意的喜好,比方說你特愛某種花色,但也可以不必過度執著,稍微敞開來,給自己一些彈性,因為「愛」原本就沒有特定條件,所以「愛上的不是想像的」又怎樣呢?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四、每個毛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有些人會在新的毛小孩身上,追尋過去毛小孩的影子。或許牠的毛色、神韻,都很像從前的牠,但我們必須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你可以因為某些特質相像而喜歡,但不能把牠當成替代品,甚至不斷比較,這不但對牠不公平,對你自己也不公平。

「以前小黃都會讓我抱,現在的大白都不黏人。」「以前的花花超乖,不像現在毛毛那麼皮!」不停拿從前來比較,對你們的關係一點幫助也沒有,因為無論是小黃、大白,花花或毛毛,都是不同的個體,該怎麼比呢?如果想改善關係,磨合生活習慣,那麼應該去瞭解「現在的毛小孩」,專注於「現在的情況」,萬一牠真的有讓你困擾的行為,可以去請教專業,例如尋求動物行為師的建議,針對「你眼前的」大白或毛毛來討論,而不是直接把過去套用於現在。

無論是優點或缺點,都可能有重疊或不同的地方,但是當你決定迎接了新的生命,就好好善待眼前,善待當下,才能一起經營你們的關係,創造屬於你們的意義和回憶。

繼續養也好,不再養也罷,無論哪一個決定,都沒有對或錯,也無關於好或壞;但是這個決定,必須建立在你能不能對牠和對自己負責,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禽獸姐,喜歡動物、研究神秘知識,也熱愛追劇、旅行、觀察人性。歡迎來「禽獸姐的萬應室」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