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構成巨型生命體?學者驗證有心理學反應 每隻蜜蜂都是神經元
小時候看卡通總會出現這種情節:一大群昆蟲聚集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巨人的形狀,接著開始攻擊其他人。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這種小生物聚集成一個巨大個體的現象可能並非空想,蜂群的整體行動或許就像是個大腦一樣運作。
英國雪菲爾大學的學者透過觀察歐洲蜜蜂(Apis mellifera)尋找新巢時的行為,來分析牠們的活動模式,並套用人類的心理分析理論進行研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理學中的韋伯定理(Weber's law),表示對於同一刺激來源,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別感。舉例來說,一顆蘋果與三顆蘋果的重量差別很明顯,但如果在一個原本就很重的袋子裡悄悄放入一顆蘋果,重量變化可能就不易查覺。
許多哺乳類、魚類、鳥類都有這類心理現象,不過蜜蜂還沒有人研究過是否符合此定理。科學家觀察蜂群在決定以不同品質地點做為新巢時的判斷速度,收集數據並分析是否符合一些特定的心理學理論。
除了韋伯定理外,科學家還分析比對了皮朗定律(Pieron's law,若兩個選項品質都很高,作出選擇速度會加快)和席克定律(Hick’s law,若選項增加,大腦作出選擇的時間也會增加),結果發現蜜蜂在選擇蜂巢時也有類似現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牠們透過偵查蜂舞動身體來發出訊息時,就像人類大腦在作出抉擇時透過神經元傳遞電流訊號。研究員Andreagiovanni Reina說:「這項研究也表現出蜂群類似一個完整有機體的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超級有機體,由大量充分發育的自主有機體組成,這些自主有機體通過互動,促使超級有機體做出集體反應。」
透過這項實驗,可以了解到人類大腦與蜂群之間的關係,未來也將繼續進一步的研究,或許能從中找到更多關連性,並且對大腦運作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via sciencealert)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廢柴的粉絲團開張了,想要聽廢柴分享音樂、電影或是講幹話,就快來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