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租書店「文學妓院」 納粹德國版紅衛兵 搶書燒書逼老師也加入

檸檬小編這麼說
納粹接掌德國初期,便積極控制國內的言論和思想
自由,猶太主義、社會主義、同性戀等言論都是打壓對
象。許多學生也自發性加入這一系列的行動,最終演變成大規
模的焚書行動,至少上百位作家列入黑名單,被燒毀的書不計其數……

文/安德斯‧李戴爾 Anders Rydell
譯/王約

一九三三年冬季,納粹執政,對反動文學的重擊,從大街小巷轉移到國家機器。一九三三年二月,大總統興登堡頒布一項美其名「旨在衛國護民」的出版品禁印法令;同年入春後,更進一步修訂嚴禁言論自由。

第一批犧牲品是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的報章及出版品。繼任興登堡大總統大位的戈林,就曾主導剷除馬克思主義、猶太民族與色情書籍等所謂的「齷齪文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正是對文學的各種攻擊,延燒成五月的焚書事件―只是始作俑者並非納粹黨人,而是「德國大學生組織」―一個德國學生會的聯合組織;自一九二○年代以來,基本上有多個這類學生會曾表態支持納粹。這已非內戰期間德國右翼保守分子頭一回的焚書之舉。


▲1920年代開始,納粹德國陸續掀起焚書行動/圖/Wikipedia

一九二二年,就曾有數百名學生聚集在柏林滕珀爾霍夫機場,焚燬齷齪文學;一九二○年,漢堡的學生燒掉一份《凡爾賽條約》複本,這是一次大戰後德國戰敗被迫簽署的投降條款。

納粹對文學的打擊,與保守派人士、右翼學生團體早已發動的攻擊不謀而合。對這些學生團體而言,焚書是德國傳統上用來表達蔑視與反抗的行為,這樣的手段在馬丁路德及宗教革命時早已用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九三三年四月,德國學生會宣布發起一項反對非德文學的運動,將希特勒比作新馬丁路德。馬丁路德曾藉《九十五條論綱》掀起宗教改革,為了喚醒大家對它的記憶;學生會也在《民族觀察者報》刊登了自己的「十二條論綱」―《反對非德國精神》。

這些學生主張,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基於此理由,德國文學應該純粹化,並且去除異國的影響。他們表示,猶太人是德語的死敵,「猶太人僅能以猶太語的方式思考。猶太人若用德文寫作,根本是在欺世盜名。

而以德文寫作的德國人若在思想上反德國精神,那麼他就是個叛國賊。」學生們要求所有的「猶太文學」應以希伯來文印行,並且「從公共圖書館中徹底剷除非德國精神」。根據這些學生的主張,德國的大學院校應是「捍衛德國民族傳統的堡壘」。


▲違禁書籍準備被送往柏林焚燒,許多學生自發性參與焚書行動/圖/Wikipedia

他們的宣言開啟了掃蕩「非德」文學的全國行動。學生會服膺於各大學院校內的德國大學生組織,組成了「戰爭委員會」,在全德境內展開口徑一致的焚書行動。焚書要辦成慶典活動,而這些委員會要為他們的活動做宣傳、找人演講、收集柴火,並尋求來自其他學生邦聯與當地納粹領導單位的支援。抗拒這項工作的人,尤其是教師們,都會遭到恫嚇。戰爭委員會同時也張貼海報,上面寫著「今日作家,明日輪到教授」之類的標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戰爭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搜羅「齷齪文學」,並加以焚燬。學生聽命行事,從自己住家書房著手清理,而後擴及公共圖書館與地方書店,許多人都乖乖合作。一九三三年春,一份更全面的書籍與作家黑名單匯集完成。

早在一九二○年代便參與右翼極端派學生團體的圖書館員赫曼,以數年時間編列出一份「值得焚燬」的文學書單;起草時僅列出十二個名字,但不久就擴充為一百三十一個作家,分屬於各個項目,包括共產主義者,涵蓋了托洛斯基(LeonTrotsky)、列寧到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反戰人士如雷馬克(Erich MariaRemarque),猶太知識分子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以及曾在威瑪共和時期聲譽卓著的眾多文人和知識分子。

除了國家主義的批評者之外,歷史學家倘若持有違背納粹的史觀,也會被列入黑名單,特別是著作涉及一次大戰、蘇聯與威瑪共和這類主題時。再者,黑名單裡還有一些世界觀不見容於納粹的思想家,例如佛洛伊德和愛因斯坦。這兩位皆因發展「猶太科學」遭到攻訐。

除了「淨化」自己的書房,學生們也要求公共圖書館與地方性書店必須有所貢獻,丟棄他們所擁有的齷齪文學。很多情況是,大學註冊組、教師和學生合力清理學校的圖書館。

同時,在當地警力和納粹衝鋒隊的協助下,戰爭委員會採取更暴力的方式來霸占書籍。五月初,在焚書的前幾日,學生攻擊租書館和共產主義派書商。保守人士尤其痛恨前者,赫曼將其形容為「文學妓院」,在高尚的正常人中傳播猶太的猥褻墮落文學。自一次大戰以來,圖書館是個廣受歡迎的地方。

在德國內戰數年間,經濟蕭條,通貨膨脹,越來越少的德國人買得起書。面對龐大借書需求,傳統的圖書館供不應求,因此導致一萬五千多家小型租書館應運而生。這些租書館提供便宜的租書服務,大量買進當時的暢銷書,例如湯瑪斯.曼的作品。這些「人民的圖書館」是學生眼中釘,納粹衝鋒隊當然不會輕饒。


▲納粹焚書行動紀念/圖/Wikipedia

最常被用作宣傳的搜捕行動,是在柏林的一處公寓,屋主是「德國作家保護協會」,該協會向來致力於保護德國作家對抗審查制度與國家對文學的種種干預。五百多名會員在該公寓內的住所都遭到搜查與毀壞。有嫌疑的書籍不是當場遭沒收、就是銷毀;因社會主義文學傾向被捕的作家則遭到拘留。

最惡名昭彰的搜查行動就發生在焚書事件前幾天,近百名學生襲擊位於柏林蒂爾加滕公園的「性學研究學會」。該學會是由赫希菲爾德(Magnus Hirschfeld)與克隆菲爾德(ArthurKronfeld)兩位醫師創辦,進行開創性的性學研究,同時致力於提昇女權、同性戀與跨性別者的人權。

瘋狂的三小時,學生們衝入公寓,在地毯上潑油漆,打破窗戶,在牆上塗鴉,毀損畫作、瓷器和家用品。他們搶走了書、學會的檔案資料,外帶大量相片,並拿走創辦人赫希菲爾德的半身像。

【看檸檬長知識!快點我訂閱精選書摘】

*延伸閱讀:IS到底敗在哪?前聖戰士教官透露:每個人只想推隊友送死

*更多大檸檬精選深度好文

作者:安德斯‧李戴爾 Anders Rydell
譯者:王約

本文由 馬可孛羅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