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越恐怖!小賈、川普海報「本人蠟像拍的」挑戰恐怖谷理論
文/鏡周刊
大約從一年多前開始,多倫多的市民開始注意到一系列六呎高的名人肖像出現在市區的便利商店外面。有赤裸上半身的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臉上有出名刺青的前拳王泰森(Mike Tyson)、穿著隨性T恤斜背大背包的格里芬納奇(Zach Galifianakis)。讓路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人們在這些肖像旁拿起自己手機自拍發到社群網站上,人們在網路討論這些神秘肖像的由來,或猜測這是新電影的宣傳手法。
大概沒人猜到這些大明星肖像作品是怎麼來的——它們實際上都是拍攝自蠟像館的蠟像。
盧茲提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拉斯維加斯和華府的杜薩德蠟像館拍攝這些名人蠟像。他和助理們在早上蠟像館開門營業之前工作,利用白色的背板拍出類似攝影棚的效果。
創作的構想是實驗觀眾們是否能夠分辨這些肖像的真假,拍出來的結果連盧茲提克自己也大感驚訝。「透過攝影事實上讓這些蠟像更加有真實感,因為沒有人會期待他們會突然眨眼、呼吸、或是移動。」他說:「照片是凝結的意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盧茲提克把這系列作品命名為「恐怖谷肖像」(The Uncanny Valley Portraits),構想來自隨機器人發展而逐漸成為熱門討論話題的恐怖谷理論,當機器人仿真的程度越來越逼近真人的時候,人們對機器人異樣、驚恐不安的感受(uncanniness)突然升高。盧茲提克說:「當人們明白自己看的照片是什麼,內心會湧現某種的排斥和反感。」
不過,明星海報和明星蠟像的海報,有差嗎?很多人並知道自己看的是蠟像的照片,讓這個實驗出現了攝影師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扭曲效果。到底所謂的名人,我們或許以為對他們的形容樣貌習以為常,但我們對他們真正的了解有多少?有多少名人的影像我們已經看過千百遍,但是從沒在真實人生裡遇到過。
在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最常被引用的〈機械複製年代的藝術作品〉,提到了大量生產的藝術作品以複數的「複本」取代了獨一無二的存在,因而摧毀了原初物件或人物的「靈光」(aura)。隨機械性的複製,藝術品「本真」逐漸消退,宗教式的儀典價值逐漸遠去。
如今自拍盛行,影像複製已經成為日常,再加上AR與VR等科技的不斷進步,連真與假可能都要重新定義。不過,本雅明的藝術理論依舊可以適用。藝術的觀賞不再正襟危坐屏氣凝神(本雅明的concentration),藝術功能從要求大家深思熟慮,已轉變而為提供「大眾消遣的需求」(recreational accept)。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盧茲提克今年初的另一個「藝術品」,也可看成另一個探討藝術功能的實驗。二月份他在多倫多的藝廊以4800美元標價拍賣一個「加框的」川普簽名。結果竟然賣出去了,連盧茲提克本人都嚇一跳。
川普的簽名字跡怪異眾所皆知,線條分明的直線組合有如不斷上下震動的心電圖記錄。盧茲提克一年前從ebay網站上以300美元買來一張川普在紙上的簽名,經過重新裝框之後,成了一個「脈絡挪移」(recontextualized)的展示藝品。
他原本認定不會有人花4800美元買這個算不上稀罕的「藝術品」,打算在展覽結束後把這個加了框的簽名帶回家。
「我本來想自己留著的。」他說:「當時是為了能放在藝廊展出,所以才標上一個標價。」
沒想到,這幅加框的川普簽名在2月3月開始展出後的第一個小時,就被不具名的買家買走了。
盧茲提克說,他知道一些評論家會不以為然,批評這只是「加了框的簽名」。不過事後回想,他認為這個作品有其代表意義,因為它代表著一具高度爭議性、將被後世所牢記的總統。他說:「這個簽名,象徵著通過了一些最具爭議法案的橡皮圖章。」
盧茲提克說,他發現如今在網路上川普的簽名越來越難找,價格也越來越高。或許可以說,當初收購者比盧茲提克更有藝品投資眼光。
參考資料:Wired,The Globe and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