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丁呷麵|別再說比特幣是騙局!五大理由:絕不是零和遊戲
「這是賭博!絕對不是投資!」-股神巴菲特
每當比特幣暴漲暴跌時,新聞媒體往往會找一些專家詢問看法,大部分都會一再強調,比特幣就是場騙局,是一種風險很高的賭注,就如同巴菲特的說法一樣:
「當你買入數位貨幣時,其實並非是投資,而只是在猜測,就像你在打賭明天會有其他人以更高的價格買走。這是一種賭博,絕非投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聽起來很有道理,畢竟沒有人能真正猜測比特幣的真正漲幅趨勢,這樣就是賭博啊!但你如果把這句話的主詞,換做成其他東西時,你可能會發現這種說法可以適用於很多地方,例如期貨商品(例如黃金)、股票、房地產甚至是補習班的課程。
就像你買了補習班的教育課程時,其實不一定是投資自己,而只是在猜測,如果我上完這些課,明天的我就會被其他人用更高價聘用走。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覺得我此言差矣,補習這件事情之所以不是賭博的原因,顯而易見的就是,知識本身是有價值的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普世的投資哲學來說,我上述舉例的股票、期貨、房地產等等都是有內在價值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的投入風險都是可以評估的,所以就叫做投資;而就像比特幣這種風險無法評估的,甚至沒有內在價值的商品,都叫做投機。
但去補習班的人,都有考上台清交、有很好的成績嗎?甚至學習到對人生有用的事物嗎?
看起來風險似乎可以評估,實際上有沒有得到益處,卻是很難說的事情(很難評估成效);反過來說,有些事物看起來風險不能評估,但實際上卻是讓許多人得到了益處(確定有好處)。
比特幣的內在價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傳統投資領域裡,比特幣「風險無法評估是投機」這樣的思想並沒有錯,但是用嶄新的觀點來看卻錯的離譜,原因在於,大部分人都把比特幣唯一的價值,建立在買賣差價上,而它真正的內在價值,卻被人視而不見。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在當初的論文白皮書就提到,比特幣到底是啥:
「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人能發起在線支付移交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經過金融機構。雖然數位簽證解決了這種問題,但仍需要第三方單位才能防止雙重支付(*見注)的問題的話,那麼這種系統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註:雙重支付,指在電子支付科技中,因為時間差而導致一筆錢可能支付給多人的驗證問題。
簡單來說,比特幣是一種不需要第三方單位的現金支付系統,是屬於人類共有,不隸屬於營利團體的系統(這要感謝區塊鍊技術的特性),而比特幣只是當中的媒介。當全世界大部分人都還在謾罵比特幣是一場騙局時,世界上卻有不少人認同這樣的價值,或者有這個需求,使用這種「支付系統」來完成交易。
在2010年,Laszlo Hanyecz在reddit論壇上就發起了史上第一篇比特幣交易文,他想用1萬比特幣購買兩個披薩,原先有是一位歐洲人問他,「你住在美國,我要怎麼叫披薩給你?」最後收到他比特幣的人,是透過電話,打到他家附近的披薩店,叫了兩片披薩給他,這是比特幣交易最有名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片披薩現在價值幾十億台幣)
一個東西是不是貨幣,並不是政府說了算,而是如果有人願意用這個東西交易,也有人願意收,那麼這就是一種貨幣。
也就是說,比特幣的內在價值就在於,持有比特幣,就等於有這支付系統的「使用權」,你能輕易地將金錢傳送到,世界任何一處有網路的地方。比特幣的價格高低,就是這種使用權代價的機會成本。
比特幣的供需
用這樣子的功能性,來重新理解比特幣,你就可能知道,為什麼這個毫無實體、甚至無公司擔保的東西,居然會有這麼多人想要擁有。除了那些貪婪的想賺差價的投機客以外,還有一些人會使用比特幣來進行遠端交易或是人道救援。
傳統的概念認為,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的,通常都是見不得人的黑市交易,因此這種人特別強調,為了避免洗錢與逃漏稅等事情發生,對於虛擬貨幣要加強管制。
但實際上比特幣的用途卻多的很,除了遠端買賣以外,在比特幣接受度高的日本,甚至有台人還挑戰過"只用比特幣"全程旅日,雖然加上手續費等等不一定比較划算,卻也省了跑銀行換匯或者刷卡擔心刷不過的問題。
近期筆者的一位很要好的大學同學,因為去歐洲打工旅遊,生活正值窮困潦倒之際,我就跟他說了一句:
「如果你有困難可以跟我說,雖然我沒麼錢,但是還是有存一點點比特幣,需要時也許能救你。」
短期的把法幣兌換成比特幣進行遠距傳送,最後再兌現成法幣或商品,也許必須承受價格波動的風險,但這個距離,卻是可能人一輩子也走不到的。
在去年,聯合國透過以太坊智能合約,用來支付以太幣給食物廠商,讓那些在敘利亞戰爭中受難的民眾能獲得人道救援。
在我們知道有了這些「基本需求」後,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一下,比特幣(加密貨幣)是一種「屯來高價賣」的零和遊戲嗎?
買低賣高,絕對不是比特幣的全部。隨著基本需求的逐漸增加,但比特幣的量供給卻是極其有限(上限為2100萬顆),在這種背景下,比特幣上漲究竟是炒作,還是真實的需求反應?我們不知道答案,但我們知道的是,無論比特幣價格是多少,比特幣的使用價值都還在。
(圖/路透社)
區塊鍊的品牌力
如今加密貨幣也越來越多元,除了比特幣以外,還有以太幣、門羅幣、瑞波幣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但妙的是,這些後起之秀雖然打著「改進比特幣缺點」「更安全更有隱私」,但價值為何遠遠被比特幣甩了好幾條街?
原因就在於,比特幣是首創區塊鍊技術的貨幣;而區塊鍊的原罪,就是在於必須有公信力,那麼你才能說服別人,你的支付技術是可靠的、技術是有價值的。
這就好比有一群「新直銷」團體群起推銷,名牌不有名的,可能會被認為是老鼠會;如果你是連鎖大企業,那麼自然人的戒心就會放下不少,但這並不表示他們的產品是最經濟實惠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卻是最被人所接受的。
也就是說,比特幣相對於其他幣來說,區塊鍊是最可信的,因此貨幣價值也應該最高,因為有著更多人願意使用它。你甚至可以說,在這個區塊鍊還沒普及的世代,比特幣的超高溢價,可能有一部分是對於該新科技的評估價值。
更能證明這種區塊鍊有「品牌價值」的事實是,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主張分裂區塊鍊,只是看有沒有人願意用你分裂出來的新鍊而已。例如比特幣就已經被許多團隊,分裂成比特現金、比特無限、比特鑽石,等等無數的比特分叉幣,但如今價值最高的,還是「Bitcore」研發團隊所帶領的比特幣主鍊,這就是一種品牌經營的概念:
當區塊鍊分裂或是成立新幣時,最重要的是經營區塊鍊品牌與社群,「證明自己經營的比特幣鍊是最好的」,就成了研究團隊的重要工作,這也成了人們是否使用該幣種的關鍵。
比特幣營造出來的新商機
為了維繫比特幣的區塊鍊安全,中本聰採用了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的密碼學模式,意指交易需要有「礦工」來計算驗證,也就是說,交易的計算與驗證都是遠端電腦進行,而你傳送交易所付出的手續費,將由這些計算的礦工分潤。
這就表示,只要比特幣系統一直存在(有人繼續交易),就會有人因為「挖礦」有利可圖(賺取比特幣手續費)而去挖礦,久了甚至促生出專業礦工。
近期積極來台徵才的比特大陸公司,就是做比特幣礦機的公司,除了研發銷售以外,自己也經營礦池,同時身兼礦工。為了做機器挖礦,甚至成為了台積電晶片十大客戶之一,為台灣貢獻出不少GDP。原因就在於,挖到的比特幣越來越值錢,與叫台積電「開光罩生產」的高額成本相比,還有賺頭呢!
再來,有了比特幣,就有兌換法幣的需求,因此所謂"交易所"就應然而生,人們可以在此用台幣或是美金換到各種奇怪的加密貨幣。而交易所從中抽取的手續費,也是讓交易所維持個資安全與交易順暢的動力。
我們可以說,光是加密貨幣帶來的周邊產業的商機,就已經超乎了「賭博的零和遊戲」理解。
為何比特幣不是一場騙局
都說了這麼多比特幣的內在價值、基本需求、以及區塊鍊的品牌價值,那麼就要回歸開頭所講的,投資比特幣這件事情,是否不是一場豪賭,而是可以進行風險評估的呢?
諷刺的是,股市專家整天在那邊「你看老師才說...!」,整天拿著一堆K線圖與表格比手劃腳,好像煞有其事,但實際上我們都不知道是不是在演一齣戲,就算是可以進行風險評估的投資項目,也免不了騙局。
我很難對加密貨幣進行一次風險評估示範(我也賠不起),但就拿今年一月時,比特幣暴跌到5300鎂,那時中國就傳出一個說法,那就是5000鎂是中國「比特幣產業」的獲利底線,如果低於5000鎂,那麼比特大陸等廠商都是虧錢挖礦,他們當事人會在那之前適時出來「撐盤」。
當然之後比特幣就此觸底反彈,不管說的事不是為真,至少說服我一件事,那就是虛擬貨幣本身,絕對不是大騙局或是純粹的博弈。雖然風險是很高,但也是有能分析的依據。
相信下次比特幣再暴漲暴跌,又會有OO單位跳出來說,那就是一場騙局,甚至宣稱「沒實體的東西根本沒有價值」。我只能說,比特幣為世界帶來的改革,也許很有爭議,他為世界帶來了一種新繁榮,救濟了一些遠方得不到金援的人,你可以否定這種繁榮,但那絕對不是毫無價值的東西。
「如果我不能相信我的錢,那我還能相信甚麼?」
聽起來是如此資本主義的一句話,但別忘了,在某個特殊世界裡,比起美金,他們更相信比特幣的價值,原因就在於,美金有個聯準會能亂印鈔票,但比特幣卻沒有。如果你不相信無實體的比特幣,那麼你怎麼又會相信,紙鈔很值錢這件事情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