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丁呷麵|電線桿又醜又危險 為何不全埋地下?
19世紀初,人們為了把電報訊息傳到遠端,便開始大量興建電線桿,當時人們就對這些路上的突兀柱子感到厭惡與惶恐,「我經過電線桿,會被雷打到嗎?」直到了今日,雖然不再有迷信,但人們對於電線桿還感到厭惡,除了有礙市容以外,許多人認為,這是生活中電磁波的最大來源,會對健康造成損傷。
一遇到了颱風、地震等天災,這些脆弱的桿子,除了被吹倒、震倒以外,只要附近的樹木或是建築塊壓在電線上,那麼也有可能把電線給拉斷。脆弱的電線桿只需一次大衝擊,就有可能帶來地區的停電,即時是一小時的臨時斷電,也有可能對於地區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有時甚至會造成致命傷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一直倡導,應該把電線桿「埋地底」,在民主國家中,這甚至是地方首長常見的競選政見之一,如果把電線改埋地底,那麼就能美化市容,甚至能在天災中守護都市電網的安全性,何樂不為呢?
隨著颶風季節逼近,美國民眾近期也浮現了要求將電線桿地下化的聲浪,也吸引了不少政客呼應政見,但專家就對此警告,電線桿地下化不是全能的方法,而會帶來新的問題與巨額的地方行政負擔。
「這種事情不能急,在一些地區將電纜地下化,的確有可能減少颶風侵襲時斷電的機率,但這是昂貴且非絕對有效的方法。」佛羅里達大學公共事業研究中心,能源主任泰德庫里如此說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實務中,有兩種方法可以將電線、電纜埋到地底下,其中最常見的就叫做露天挖溝,相關單位聘請工程公司直接挖馬路,等藏好線後在將土回填。雖然講起來很簡單,但如果挖的洞正值交通樞紐上,那麼通常需要進行大型的交通管制。
第二種方法則是定向鑽井,也就是利用石油與天然氣開採技術,在較深的地底挖地下道,當作共通管線來裝載這些電纜。這種就不會影響到地面上的車輛交通,但這種方法通常需要長達數十公里的規劃,成本也高得驚人。
必須要說的是,無論是用哪種方法,都不能直接把電線移到地底下放就好。實際上電線在通電時會不斷發熱,因此運輸電力的電纜,最重要的就是絕緣與散熱。在電線桿上,這些電線可以有效地得到散熱的空間,但地底下就不一定了,如果沒有足夠的散熱條件,電纜可能會因過熱造成絕緣體融化,最後使得裸露的銅線發生短路危險。這就是為何許多電力設備公司,在地下拉線時,會選用塑膠外皮的銅線,當中的導管可以注入導熱油,以防電線過熱走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在地上的每一段電線放入地底時都需這樣處理,那麼你就可以想像這耗費的成本有多們巨大,據庫里所提出的數據,在華盛頓特區把一部分電線埋在地底下後,花了將近10億美元,地方的電費甚至因此調漲。而他也強調,電力設備維修的成本也應該要考慮進去:
「當斷電時,電力公司將會面臨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確定項目有沒有故障,第二個是確定故障的線路在哪裡。」隨著數位辨識系統的技術,讓工程師辨別故障更方便了,但在地下的系統往往沒有地上那麼好檢修,要是因發生地震而停電,甚至可能必須進行破壞性挖掘,才能有辦法將電力系統修復。
庫里也提到,在2012年桑迪颶風侵襲美國東部時,地上的電線桿全倒了,地下的全淹水了。
「無論怎麼樣,都沒有100%保證電網不會受到傷害的方式。」庫里如此說著。
當然除了選擇要將電纜蓋在地上還是地底以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保護電網,許多城市都使用金屬框的電線桿來取代木頭的電線桿,甚至使用有彈力的鋼絲綁在地上;庫里提到,平時城市內的水土保持植被健康就要照顧好,定期清除調不穩定、根部抓不牢的樹木,來減少它們在颱風天亂飛的機率;在一些深山中甚至可以設置無人機,在必要時遠端遙控,查看電線桿、電塔的健康度與狀況;最後則是設置一個更具有彈性,有供電備用路線的電網,這樣子才能製造出在警急時刻的「彈性空間」。
「沒有適合所有人的電力政策,每個人都應該承認,在對抗大自然災害時,沒有系統能夠完美運行。」庫里最後如此說著。
這也是為什麼只有在比較多人口數的都市地區,才能見到這些「消失的電線桿」,因為電線桿地下化龐大的支出,通常只有大都市才付得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