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仁謙│婚前三個月分手!為何「以結婚為前提交往」成為壓垮愛情的稻草?
「我當初是為了結婚才跟他交往的欸!」E語帶憤怒,重重地將杯子放在桌上。
E是我一個女生朋友,護理師(她很在意不能叫護士,我後來才知道這兩者不一樣),說話的此刻剛跟交往三年的男友分手。
「所以最後壓死駱駝的稻草是什麼?」我看著她
「就,覺得害怕。」她聲音突然低落了下去:「三年了,有很多摩擦,一直期待他會改變的。」
「是嗎?」我拿起桌上的果汁喝了一口:「但後來發現沒有改變?」
「對啊」她說:「我們當初就是以結婚交往為前提發展的,然後現在卻變成這樣。」
「妳幹嘛這麼急著要結婚」我有點困惑:「妳今年貴庚?」
「貴庚?」
「妳今年幾歲?」
「…….28」她看似很羞恥地吐出這個數字,伴隨著我的一個大白眼:「妳還很年輕好嗎!這麼急幹嘛啊?」
「要快點定下來了啊」她說,手指不安地玩弄杯子裡的吸管:「剩下沒多久就三十了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感情示意圖(圖/Pexels提供)
「妳等等」我喊住她:「好好說一下,我沒聽懂:妳們分手的原因是什麼?妳如果希望他改變的話,一開始就不應該抱著要與他結婚的期待啊。」
「不是啊」她說:「一開始交往的時候,一定不會意識到有這些問題存在嘛。」
「是」
「慢慢就發現,有很多地方價值觀不一樣,所以就會需要磨合。」
「對」到這裡聽起來都還很合理,我心想。
「但有些東西真的是喬不來,就會希望雙方都能改變,然後發現改變不了。」
「那這應該早就發現了,怎麼會等到三年之後才覺得?」我追著問。
「本來......本來想說會結婚.....」她看起來有點迷茫
「妳....是不是覺得....」我用詞盡量抓得謹慎:「結婚就會讓事情都變好?」
「對!」她突然大喊
「小聲點啦。」我說:「所以妳本來期待,問題會在你們結婚後解決?」
「對,然後後來發現....」
「你們本來計畫什麼時候結婚?」我打斷她:「是最近嗎?」
「.....對」她沈默了一下:「三個月後。」
「所以妳怕了,擔心真的結婚之後事情沒有變好怎麼辦,對吧?」我順著這個邏輯往下推。
「算是吧。」她用吸管攪動杯子裡的果汁:「哎呀好煩喔我不要想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感情示意圖(圖/Pexels提供)
這當然是個真實故事,但也不能算是個案。
社會的整體氛圍呈現出一種「女生越老越沒籌碼、男生越老越吃香」的氛圍,再加上老一輩往往會對女生施壓:「什麼時候結婚啊?」、「妳嫁個人就幸福了」的價值觀,同時看到身邊的朋友開始有人結婚,許多輕熟女們都會有這種焦慮、而二十五歲以上的女生大都會有這種思維:「以結婚為前提交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過去數千年來,人類的這種思維很合理:在古代,孤身女子要在社會上生存極為不易、必須依靠父權才能有安身之地。然而到了現代,女生全然沒有必須依靠婚姻才能「安全」的必要,更重要的是:這種「結婚為前提」的交往,反而會讓我們投鼠忌器,在面對到警訊的時候無法直接反應,會出現一堆諸如:「可是我已經投入這麼多時間跟他想處了,這樣怎麼辦?」、「他之後會不會變好?」或是像我朋友這種:「結婚之後一切都會變好的」想法,反而苦了自己。
▲感情示意圖(圖/Pexels提供)
當然,許多人的這種價值觀來自上一輩的壓迫,那這時候真的只能跟這些老一輩的人敬而遠之了:根據社會學者的研究,人類的適應能力比科技進展的速度緩慢非常非常多(但近代這個週期已經越來越短了),大概要二、三十年才能適應一個新的觀念。
而最重要的是,每當新的價值觀潮流來臨時,永遠都是有那10-20%的人積極接受、10-20%的人保守固執,而中間約莫70%的人則只會順應潮流,人云亦云。
我常說,如果為了自己的快樂卻無法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那終究面臨到一堆情感問題也不過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