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啥時開始信「嬰靈」? 超渡、供養觀念全是商人炒出來的
文/臺北地方異文工作室 授權轉載
不久前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會議上,有某些保守基督教團體發言,以「嬰靈」是台灣特有的傳統文化為由,反對墮胎政策。事實上,如果認真考究「嬰靈」的傳說,這些保守基督教團體的說詞是站不住腳的。這種發言不但充滿了對「嬰靈」傳說的誤解,更利用這些誤解來為了他們落後的性別觀念護航。
(圖/取自Pixabay)
願意認識台灣的文化很好,但如果是拿來亂解亂用,那就真的是不必了。以下我們整理了三個關於「嬰靈」的常見迷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Q1:嬰靈是臺灣固有的傳統文化嗎?
A1:
不是喔。嬰靈在台灣流行,僅有三十年左右的歷史。臺灣原本並沒有嬰靈信仰,日治時代的民俗著作如片岡巖《臺灣風俗誌》,或是鈴木清一郎《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都沒有提到嬰靈。他們只有提到流產或是早夭的胎兒,當時臺灣民間把這些胎兒視為「討債子」,是前世欠債,今生來討債的。
「討債子」死後必須棄入水中,不能舉行祭祀。假若祭祀它,胎兒的靈魂便無法投胎轉世。但現今的嬰靈信仰,卻要求父母(通常是母親)要祭祀人工流產的嬰靈,或是做法事超渡它們,這和臺灣傳統信仰是相互背離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Q2:那嬰靈是如何出現在台灣的?
A2:
嬰靈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1987年的報紙文章,提到當時多家晚報上出現了「超渡嬰靈」的陰森廣告。除此之外,也有投稿者說在公車車廂、車站跟廟宇宣傳品見到同樣的廣告。
這是「嬰靈」在台灣的初次出現。即便報紙言論多視之為無稽之談,這一廣告還是造成了不少恐慌,聯合報記者為此訪問了中研院學者劉枝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枝萬說明,台灣並不祭悼早夭胎兒,「超渡嬰靈」的做法是抄襲自日本「水子供養」的習俗。那台灣為什麼要引進日本的水子供養呢?根據廣告,一名嬰靈的供養費要三千元台幣。那是個台灣人基本月薪只有八千元的時代,這也難怪劉枝萬將嬰靈的出現,視為「宗教商業化的成績」,以及墮胎普遍化所造成的罪惡感的表現。
▲日本增上寺,千躰子育地藏尊/翻攝自維基百科
Q3:為什麼嬰靈是在1980年代中期出現在台灣?那時發生了什麼事?
A3:
1985年,爭執已久的《優生保健法》終於上路。中華民國刑法裡一直存在墮胎罪,《優生保健法》使婦女可以出於維護「心理健康」的理由選擇墮胎,不必遭受懲罰。因此《優生保健法》在通過之前一直有許多爭論,反對者擔心墮胎除罪化會造成性氾濫,但最終此法還是通過了。
正是在那之後,「嬰靈祭祀」開始流行起來。從時間點來看,嬰靈可以說是誕生自「墮胎除罪化」的妖怪。在墮胎除罪化之後,墮胎的罪惡感依然存在。而那股反墮胎的力量,在失去了法律的庇佑後,便藉由「嬰靈信仰」進行反撲,持續恐嚇著墮胎婦女們。
而正如大家所見,直到今天,反墮胎勢力依然利用著嬰靈信仰。
授權機關: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我們希望經由說故事的方式,使「城市還魂」。
對城市裡的居民來說,古蹟雖然見證了歷史,卻是遙遠的存在;即使我們擁有知識,也不一定擁有相應的情感與意義。譬如說,我們知道蔣渭水,但我們知道蔣渭水開的大安醫院就在今日的延平北路上嗎?這個城市有它的故事,而我們希望做的,正是透過實境遊戲,傳達城市的故事,讓玩家親身行走在城市的紋理間,使「知識」產生「意義」,將現在與過去串聯起來。
除了實境遊戲外,我們也出版一系列故事,以豐富「臺北地方異聞」的世界觀。 採用同一世界觀,能讓這種懷古的情懷在相連的故事間持續發酵;我們希望在真實的地景上,以虛構的故事,使城市的歷史對參與者而言產生全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