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自己養鴿子!古早國際郵件貴鬆鬆 CCR直接坐地上哭

每次在國外寄明信片給朋友,或是收到來自國外的信件時,大家有沒有好奇過,這封信明明是貼上本國的郵票,但是國外的郵差負責遞送的,那麼郵費在國家間是如何分配的呢?

事實上在十九世紀以前要寄一封國外郵件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啊,介紹國際郵件前先簡單的談談郵票吧!

一、郵票是何時發明的

首先郵票的正式名稱為「郵值標籤」,郵票的本質就是一種郵資憑證,讓郵政機構確認這封郵件的費用已被支付,是一種預付模式。
世界上的第一枚正式郵票是1840年英國的黑便士。

(票面上是維多利亞女王15歲時的頭像)

郵票的發明倡導者為英國人羅蘭•希爾(Rowland Hill)。
他也被稱為「近代郵政制度之父」,不僅發明了郵票,更大幅度降低郵資、取消政府官員免費郵件的特權。

其實在郵票被正式發明前民間有許多郵件付費形式,但問題都很多,最大的問題是當時信件的收費制度。跟現在寄信人付費不同的是,郵費是收件人要付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收到信還要付錢呀!

而且當時費用多為郵差按照路程的遠近來計算的「遞進郵資制」,所以寄一封信往往郵費昂貴,普通人很難負擔得起。據記載,一封從倫敦到愛爾蘭的信件就要花費一個鐵路工人一個月工資的兩成。

好,郵票先介紹到這裡就好,現在我們有郵票了,可是要如何把信寄到國外呢?這時就不提不得到這個組織了。

二、萬國郵政聯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面提到,以前寄一封國外信件很麻煩,有多麻煩呢?
因為郵票是我們給本地郵局的預付款項,郵票離開本國時就沒有效力可言了,因為這筆郵錢外國政府沒有收到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在當時如果我是個住在英國倫敦的美少女,想寄一封情書給住在希臘雅典如雕像般帥氣的男朋友。

我必須在這封信上貼上所有路經國的郵票,它可能會經過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等等的國家,我必須去計算郵費然後買郵票好貴嗯嗯嗯對不起不寄了分手吧,這比飛鴿傳書還麻煩了啦不如自己去養鴿子算了!
總之,一直到萬國郵政聯盟(法語: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英語:Universal Postal Union;縮寫都是UPU)成立後這種情況才大幅改善

萬國郵政聯盟UPU成立於1874年,是第二大的國際組織,僅次於國際電信聯盟,在聯合國成立後成爲其專門機構(所以台灣目前不在UPU裡面)。

UPU確立了幾件重要的事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寄信至世界任何地方應有近似一致的一律郵資費率。
2.郵政當局應給予外國與國內郵件相同的待遇。
3.各國應保留國際郵資收款。

所以當我們在信上貼上郵票寄到國外時,這筆錢是怎麼分配的呢?

1969年時,UPU創立新付款制度,看各國之間郵件總重差距多少決定應付費用,這些費用稱作到達費(Terminal dues),簡單來說就是各國會協商郵費的分配。舉例,也許我從美國寄一封信到日本要50塊(這筆錢是瞎掰的,純舉例用),這張郵票的錢就由美國郵政收30元,日本郵政收20元以負擔運送的成本,到達費的計算方式其實很複雜,因為每個國家規模跟郵政情況不同,所以UPU後來也改良了很多次計算法,有些國家會自行協議資費,甚至歐洲自己有自己的運算標準。

另外,UPU還推出國際回信郵票券(International Reply Coupon, IRC)

(這是香港發行的IRC)

IRC我們在台灣日常生活上可能很少用到,但有些留學生應該很熟悉,它並非郵票,但可用來向郵局兌換郵票,算是郵票兌換券,也就是可以在任何一個UPU會員國兌換為等價於國際優先函件的最低郵資。但因為台灣目前不是UPU會員,所以郵局無法自行發售國際回郵券,希望未來有機會台灣也能推出自己的國際回郵券啦~

題外話:

台灣的郵差為什麼穿綠色的制服呢?

▲圖/記者賴文萱攝

阿雜找到的資料是這樣說的:

「據說我們的郵局以綠色為代表色起於清朝末年「大清郵政」的一位法籍總辦帛黎先生,他用十九世紀末的法國綠色信筒為藍圖,規劃大清郵政的郵筒,然後其他郵政相關設施也用同一顏色,便有了郵差的綠色制服。」

所有郵差都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