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點下班!華爾街實習生連工作72小時 淋浴中暴斃

文/ 卡特里娜・翁斯塔
譯/胡琦君

快轉人生的過勞死結局

在日本,「karoshi」這個字指的是「超時工作死亡」。從統計數據來看,日本勞工每年的工時記錄都比美國要少,但無償加班的風氣使得這個數據荒謬不可信。據估計,介於三十到四十歲的日本男子中,每三位就有一位每週工作超過六十小時,甚至為工作而死。

有人真的是倒斃在辦公桌上。這儼然成為一種活生生的現象:在二○一二年,就有八百一十三個家庭因為「超時工作死亡」而獲得保險理賠。依照法律規定,政府必須支付「超時工作死亡」勞工的遺屬每年約二萬美元的賠償金;而公司則可能需要支付高達一百萬美元的賠償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來,在中國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後,似乎也出現跟日本類似的問題。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超時工作的歪風已在白領上班族之間流行起來。據稱,二○一四年銀監會主任李建華之所以死亡,就是因為他通宵趕報告。該報指出,中國如今也借用日文中的「karoshi」來形容當地超時工作死亡的歪風,進而創造出一個新的中文語彙:「過勞死」。

如果我們需要從亞洲以外找個悲劇,好概括總結「超時工作邪教」的嚴重性,那我們不妨來看二十一歲莫里茨.埃哈特(Moritz Erhardt)的例子:他被人發現死在自己東倫敦公寓的浴室裡時,躺在蓮蓬頭下,水還繼續在流。

在埃哈特曇花一現的人生裡,有著許多輝煌的成就。媒體將他描繪成跨欄選手:雙臂肌肉鼓脹、雙腳騰空飛越,清除一個又一個障礙。據《明鏡週刊》一則長篇報導指出,他是德國西南部黑森林山腳下布賴斯高地區施陶芬高中的明星學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畢業後,他進入杜塞道夫附近一間頂尖商學院—法倫達爾WHU管理學院就讀,表現優異。這間學校到底有多頂尖?我們可以從學生畢業時獲贈的禮物上看出來:一大本紅色書,裡頭包含歷屆校友的聯絡資訊,有了它等於是拿到權力界的「威力旺卡金彩券」,前途無量。

埃哈特後來遠赴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的羅斯商學院修一學期的課,《明鏡週刊》是這麼描述的:「在羅斯商學院裡,每週花六十個小時在課程上是很正常的事;給學生超荷負擔是該學院的用意之一。莫里茨因此學會高效、目標導向和迅速;他沒有機會放慢腳步。」

在埃哈特的人生故事裡,沒有任何放慢腳步的時刻,也沒有休息;二十一年的人生全都在快轉。他後來也順利跨越了羅斯商學院的欄架,來到倫敦的美銀美林集團的投行部門暑期實習。

金融業可說是超時工作的極端代表,它依靠的是外界無法想像的一種工作方式,其結合了剝奪睡眠的實驗,以及捉弄儀式。新手不僅要通宵熬夜,還常要「搭乘旋轉木馬」:指的是幾個年輕實習生共乘一輛計程車回到各自的公寓去,輪流讓每個人匆匆回家換好衣服再重返車上,最後回公司繼續上班;某些年輕的銀行經理人則要憑藉興奮劑阿得拉和古柯鹼才能保持清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十一歲的阿卜杜拉赫曼.莫林(Abdurahman Moallim)曾在一家大型跨國銀行實習,他告訴《衛報》,幹這行要成功,靠的是出類拔萃的本事。「通宵熬夜者往往被大家視為榮譽的表彰,像實習生之間就常在一早吹噓自己前晚工作了多長又多長的時間。每個人都想表現出自己具備這個行業成功所需的必要條件:持久力。在華爾街,實習生會開玩笑說自己也是九五工作制,只不過是早上九點到隔天早上五點。

埃哈特的父母表示,他們經常在早上五點收到他寄來的電子郵件,可能是從辦公室發出的。在他猝死於淋浴間之前,有證據指出他已連續七十二小時忙著工作沒空睡覺,十分可怕。經驗屍解剖後,發現他有癲癇病史,一直都有服用藥物控制病情。驗屍官指稱,雖然調查結果仍未定論,但過勞可能跟他的死有關。

無論死因為何,年輕銀行從業者的死亡已然敲響警鐘。這是哪門子的瘋狂?那又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在媒體不斷播放的一張照片裡,年輕俊秀的他穿著像一九八○年代電影《華爾街》裡、由麥克.道格拉斯主演的霸道大亨哥頓.蓋柯(Gordon Gekko)一樣。蓋柯梳著油頭、穿著細紋襯衫的模樣,完美體現他的座右銘:「貪婪是好的;貪婪很有用。」

埃哈特的父母公開譴責媒體這樣的解讀;他們表示,那只是兒子還在德國唸書時於某次化妝舞會上的裝扮。他們的兒子跟所有的孩子一樣,富含無窮潛能。

當然他父母說得沒錯,但那張照片的戲劇效果的確引起沉重的共鳴。他扮演了一名成功上班族的角色,而且演技十分出色,相信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工作時也會這種感覺。我們扮演一個不需要週末的角色,否定所有一切跟事業發展無關的經驗需求。他裝扮成哥頓.蓋柯模樣的這張照片似乎是象徵性的,長時間工作不僅是金融界才這麼要求,其他領域也是如此要求員工的;長時間工作和沒有週末的生活看似不錯。

即使我們這些不像銀行經理人一樣工作的人,聽到埃哈特的事情都還是心有戚戚焉,感嘆自己也受到同等瘋狂的工作模式所害,只是程度不一。同時我們也不免擔憂,那種唯工作獨尊的思維是否正逐漸影響我們,即便在從事沒那麼光鮮亮麗的工作時,仍然在週六晚上拿出筆記型電腦工作,到了星期天還去辦公室加班。

*本文摘錄自《週末的快樂效應:不被超時工作與忙亂瑣事綁架,順利切換「假日模式」,找回久違的週休生活》

作者: 卡特里娜・翁斯塔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