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狂查「我到底生了什麼病?」 當心患上網路疑病症
文/鏡週刊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將「電玩失調症」列為心理疾病的一種,隨之而來的,或許還有「網路疑病症」和「網路囤物症」。
「為什麼這裡突然長東西?」一早醒來,對著鏡子又摳又弄,心裡滿腹疑惑。幾乎是反射動作,你抓起手機輸入「臉上長XX」,幾秒鐘內,一長串跟你心中疑問措辭幾乎一模一樣的網路問答和知識論壇映入你的眼簾。
你滑了滑,挑一個跟你的症狀最像的提問點了進去。等你再放下手機,已是半個小時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年頭許多人生活最大的困擾,不是求助無門,而是資訊太多太亂,多到無法消化、亂到難以整理。
如果你也經歷過上述情境,花大量時間在網海浮沉,至少有一絲值得安慰的是,你並不孤獨。目前心理學界和醫界已注意到越來越多上門求診的病患都有被資訊淹沒的困擾,正著手尋找對策。
「過去所謂的『疑病症』患者,是上圖書館翻閱百科全書和醫學辭典,查詢自己身上的症狀是不是重病徵兆,」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心理學教授Naomi Fineberg說:「而隨著網路普及,這些人當然就改用網路來研究自己到底得了甚麼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跨國學者組成的「歐洲網路衍生症狀研究機構」最近正式成立,目標是探索任何跟網路有關的濫用問題和強迫症。
除了外界已熟知的色情網路、電玩成癮等疾病外,心理醫師和精神科醫師也把矛頭對準過去較少被正視,影響人數卻不斷增加的「網路疑病症」以及「網路囤物症」兩種新型態網路濫用症狀。
「我們想做的是設法了解並找出哪些族群最可能受影響,探討由醫師介入、預防或排解的可能性,或是研擬可能的早期治療手段,」劍橋大學的Valerie Voon教授表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按照目前醫界初步定義,「網路疑病症」(cyberchondria)指的是患者無法克制地不斷上網找尋自己可能罹患的重症相關資訊;「網路囤物症」(cyberhoarding)則是指網路使用者不斷下載資訊或檔案,即使已經不需要或用不到,也拒絕加以刪除。
紐約州立精神醫院2016年一項研究顯示,網路疑病症的患者花越多時間搜尋資料,反而會變得更焦慮,也就是說,如果上網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心安,那麼通常只會得到反效果。
因此醫生建議,如果您每天上網查醫療資訊的時間超過2小時,一天要查個3、4次,又常懷疑自己患有多種疾病,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網路疑病症」,必須認真考慮克制一下自己的上網衝動。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Psychology Today
更多鏡週刊報導
日本諾貝爾得主的研究力從哪來? 指揮家:參加交響樂團訓練的
「家」到底是什麼? 調查:3成5都市人不在家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