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艾彼│勾起創傷記憶!為什麼你可能有PTSD 卻很難發現?
文/艾彼(心理師)
延續前兩篇(1、2)的話題,艾彼心理師想趁此機會與你們繼續談談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
PTSD臨床上的反應,很容易和其他心理疾病重疊,比如疲憊、無法停止哭泣、有入睡困難、人際退縮等等,這些表現都和憂鬱症類似,而易怒、過度敏感、過度警覺、心悸、盜汗或是胃痛、頭痛等等的反應,則和焦慮症類似。
因此,如果是帶著前面的症狀前往身心科或精神科就診的民眾,一般來說很可能會得到抗憂鬱抗焦慮的藥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PTSD這個心理疾病,需要有一個很明確的先前事件、創傷事件發生,並且當事人記得、可以辨識,才會確診為PTSD。這點會使得PTSD在臨床辨識上,多一些難度。
首先,當事人的創傷事件可能是很久遠的記憶,當初可能有症狀產生、也可能沒有,但近期因為新事件激發了創傷反應。
例如普悠瑪列車出軌,讓曉琪想起曾經歷過搭乘交通工具的意外。曉琪過去也許不曾出現PTSD的反應,但現在卻不斷想到當初的場景、想起當時差一點就要喪命的感受,搭公車、捷運時開始會有過度換氣、心悸等不舒服的感受,因為搭公車、捷運會很不舒服,曉琪為了逃避這類不舒服,漸漸封閉自己不出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曉琪就診時能夠清楚交代事件的前因後果,那麼曉琪可能會被診斷為PTSD、焦慮症、恐慌症與畏懼症等合併症狀,然而根本源頭會是PTSD。因為喪失了對環境的安全感,自我控制感,才導致曉琪逃避搭乘公車、捷運等大眾運輸和不出門。
如果曉琪沒有說出過往曾有的創傷記憶,僅只是告知醫師、心理師自己有過度換氣、心悸等症狀,無法搭乘交通工具,助人工作者便沒有足夠的資訊可以判斷曉琪的反應是PTSD,只會將其診斷為焦慮症、恐慌症和畏懼症的症狀,試圖從認知—行為的關聯上,打破曉琪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恐懼,醫師與治療師選擇的路徑就會有些許差異。
除了當事人的記憶不全、失憶,會使事件不可考以外,另外還有些當事人害怕,提起創傷事件會導致痛苦感受,或是助人工作者也可能逃避觸碰創傷的議題,並未有問診上的敏銳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面對症狀時,一般選擇的做法會是讓個案症狀的痛苦可以減輕,所以開立抗焦慮、抗憂鬱藥是可以的,而如果有效地靠認知—行為療法去除症狀和大眾交通工具的關聯,當然曉琪也能夠盡快回復正常生活。以上,都會是有幫助的處理。
不過,PTSD根本上還有一個狀態需要處理——對外環境的安全感,與自我控制感——缺乏了這個訊息,當事人的好轉反應只是表面。
創傷,是危機也是轉機。艾彼始終相信,力量會長在曾經讓你最痛苦的傷口上。如果你因為這次意外事件受到影響,想起了過去的傷口,也許這是你能夠再次勇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