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版玫瑰瞳鈴眼! 《申報》主編眉頭一皺,查出小白菜受冤屈了

酸酸們還有在看報紙嗎?應該有很多人都已經是透過網路新聞來獲得新資訊吧!不過在網路新聞崛起之前,報紙在生活中可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啊,是許多民眾獲得外界消息的管道。

媒體可以監督政府,並製造出社會輿論,成為制衡政府的力量,所以我們又將媒體視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權。這個觀念大家都普遍接受,但在清朝時期呢?在那個時代,報紙怎麼可以公然說政府的壞話?況且清朝人普遍輕視報業人員,認為報紙裡的內容大多是搬弄是非的文字,因此一般民眾很少買報紙來看。

然而,自從晚清戊戌變法失敗,在內憂外患夾擊之下,維新人士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逐漸對辦報改觀,認為報紙是個可以監督政府,推動社會改革的工具。因此當時有一些科舉不如意的文人,後來就跑去當「記者」,透過報紙針砭時事。

1872年由英商美查在上海創辦《申報》慢慢的建構出中國近現代媒體對政府的制衡關係。這份報紙一直到1949年才停刊,成為近代中國時間最久,且具影響力的報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申報》之所以能在晚清封閉的社會中嶄露頭角,其原因在於創辦人的身份與辦報地點的特殊性,擁有在當時相對較大的新聞自由。當時許多報紙都由外國人在上海租界所辦,租借區內外國人要怎麼搞,滿清政府管不到,也不能管,甚至要敬外國人好幾分。因此《申報》才能不畏懼滿清政府的力量,進行批評指教,揭發黑幕,造成社會輿論,可以說是新聞事業在晚清時期重要的重要的里程碑。

不過「監督政府」這回事,其實也只是《申報》無心插柳而成的,作為一份商業性報紙,聳動八卦的社會事件,自然是要報導,不然怎麼賺錢呢?《申報》早期也寫過不少未經證實的謠言當新聞呢!而這份報紙之所以樹立起監督政府的形象,與他們持續追蹤報導的幾個社會案件密不可分,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清朝四大疑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


▲(圖/翻攝自微博/深讀文叢官博)

同治十二年十月底,杭州發生因姦情而殺夫的案件。葛家人曾向舉人楊乃武租房,後來葛品連暴斃身亡,鄰居便以為是其妻畢氏(小白菜)與楊乃武有染,因而殺夫。畢氏與楊乃武被壓解至縣衙之後,兩人遭嚴刑拷打,因受不了 酷刑之苦,於是在煎熬疼痛之下承認了罪,葛畢氏被判凌遲,楊乃武斬立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開始《申報》並不是很認真報導這個案件,獲取的資訊大多是依靠邸抄還有一些街談傳聞,報導內容看起來像是篇豔情小說,用詞和對白露骨,沒有客觀性,真實性不高。但後來楊乃武翻供等新聞層出不窮,於是《申報》主筆便懷疑到楊乃武案或許有內情。

楊乃武於獄中所寫的呈辭裡頭詳細冤情被刪除掉,是不完整的。為何冤情被刪?這很顯然的官員想要隱瞞些什麼,而想要隱瞞的事大概與官員本身有關。因此《申報》針對此案展開主動的追求,專程派人到楊乃武家向他的家人尋得了真正的底稿,然後刊登給世人知道,揭發官員因循相互的舉動,朔造出懸疑的氛圍,戲劇性和話題性十足,激發群眾的好奇心,讓民眾對楊乃武產生同情,成功引起輿論,使得滿清政府不得不一再重新審理。


▲(示意圖/翻攝自微博/瓜組情報員)

審理過程中,《申報》發表幾篇篇關於此案的長論,其中《論聽訟》這篇報導引了西方人的視角與觀點,用中西制度對照的方式,直接對中國刑訊制度做了深度的討論。接著《申報》依照各個環節做了連續報導,於報導中公開複訊情形,以及殘忍的刑訊方式,激發起熱烈的討論。最後楊乃武終於洗刷冤屈,浙江省的許多三級官員們也因此被免去了官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