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多到沒地方放「只好宣布免稅」!隋朝短命全因皇帝「有錢就腦殘」

文/郭建龍

*國稅太有效率,會亡國
開皇十七年(西元五九七年),在漢文帝之後,歷史再次迎來普天下免稅。根據《隋書》記載,這一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除去所有的花費之外,京城的府庫還放滿錢幣,多餘的儲藏甚至堆積到走廊上。由於沒有地方容納新的賦稅,隋文帝下令停止徵收這一年的正賦。

歷史上將這次事件當成是隋代鼎盛的標誌之一,許多人將功勞給了隋文帝。這位皇帝厲行節儉,不僅本人省吃儉用,對待大臣也非常摳門。宮廷裡一切花費能省則省,因而累積大量財富。

在登基三年後,隋文帝罷黜酒坊和鹽井稅,將帝國財政重心放在農業上,農業稅也比北周時期降低許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北魏到隋代,以北周的農業稅為最重,為每戶五石,到隋代降為每戶三石,唐代則降為每戶兩石。這一切措施令民間的日子更好過,經濟得以快速發展,成就一番盛世。然而,隋文帝的盛世又引人生疑。根據中國歷史發展經驗,一個亂世中誕生的王朝,從開創到真正的盛世,往往需要五十年左右的時間。

由於漢代一直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是所有朝代中恢復最快的,從漢高祖建國(西元前二○二年)到漢文帝末年的盛世,也經過四十年的時間;唐代建國(西元六一八年)之後,雖然很快進入所謂的「貞觀之治」,但貞觀之治更多是政治上的調整,經濟仍然蕭條,直到高宗時期,社會才開始富裕,進入盛世則是在建國百年之後。

而宋代從建國(西元九六○年)到仁宗(西元一○二二年登基)時期的太平盛世,用六十多年;明代從建國(西元一三六八年)到「仁宣之治」(始於西元一四二五年),也需要五十多年;清代從統治中原(西元一六四四年)到康熙後期社會繁榮,用了五、六十年,到乾隆時期則用百年以上。

只有隋代是個例外,以隋文帝免稅的西元五九七年為例,這時距離北周滅北齊只有二十一年、距離隋代替北周只有十七年、距離隋滅西梁(南朝梁的殘餘,北周的附屬國)只有十一年、距離隋滅南朝陳,到統一全國只有九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些年裡,整個中國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加之北方突厥人不斷侵犯,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戰爭結束的九年之後,隋代就到達繁榮的高峰,令人感到意外。

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隋文帝時期剛達到盛世,隋朝卻在他兒子隋煬帝的統治下,在各地的反抗中分崩離析。如何將隋文帝的盛世與隋煬帝的衰亡聯繫起來?這讓上千年來的歷史學家撓頭不已。然而,如果從帝國的財政角度去抽絲剝繭就會發現,隋代的「鼎盛」是一種人為製造的泡沫。所謂「繁榮」,不是民間經濟的繁榮,而是帝國府庫之繁榮。

*為了逃稅,百姓結婚也不登記
隋文帝建立一套極其有效率的抽稅系統,在民間經濟還沒有真正恢復時,就將資源源源不斷的從民間轉移到政府手中,塞滿國庫。所以,本節開頭所描述的繁榮是虛假的,只是政府財政豐裕,卻並不意味著民間富足。

由於這個抽稅系統過於強大,到他的兒子隋煬帝時期,終於抑制不住花錢的衝動,以為府庫充足,於是四下征戰。但他的活動徹底抽乾民間,導致政府垮臺。人們都已經無法吃飯,各地紛紛叛亂,但當叛亂首領打開政府倉庫時,還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糧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三國的魏文帝時期,有不少郡縣新歸附魏國,這些郡縣老百姓的戶籍殘缺不全,逃戶現象嚴重,因此,皇帝希望能嚴格整理一次戶籍。這時,司馬懿上奏說,不能這麼做。正是由於敵國嚴密的控制社會,郡縣的老百姓離心離德,歸附魏國。魏國不僅不應該嚴查戶籍,反而應該寬容,允許政府和人民之間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帶。

司馬懿作為當時最聰明的政治家,知道為了財政,政府必須建立戶籍制度讓老百姓納稅。可是,為了不過度壓榨老百姓,戶籍制度又必須有些模糊,如此一來,老百姓能夠逃避一部分苛捐雜稅。歷代帝王也都面臨著這個難題,既不能讓戶籍和土地統計過於混亂,以致於無法徵稅、導致政府失敗;又不能讓統計過於明白,否則徵稅必然過度,造成民間經濟凋敝。

隋代之前,在北齊和北周的爭鬥中,北齊屬於統計過於混亂的一類,導致國家滅亡。由於直接繼承自北魏政權,北齊的行政效率比北周更低,土地、戶籍問題上弄虛作假的成分太大,導致稅收困難。按照戶口繳納的租調最多時竟然少了六、七○%。而由於政府規定未婚之人,只需要按照普通人家的半數來納稅,於是許多人為了逃避稅收,結婚卻不登記。

在陽翟這一郡,竟然大部分人都登記未婚。北齊的皇帝也知道問題之嚴重,但由於控制力弱、想不出辦法,在財政困難時,甚至不得不削減百官俸祿,裁減人員編制。北周則將土地和戶籍政策執行得更透澈,並實行戰鬥力更強的府兵制,最終吞併北齊,再次完成中國北方統一。

當政權傳到隋文帝時,這位節儉的皇帝建立比北周更嚴格的制度,民間經濟活動完全暴露在政府的目光之下,走上另一個極端。

*本文摘錄自《龍椅背後的財政祕辛:文治武功?財稅金融才是國家盛衰存滅的深層原因。「中文世界的國富論」》

作者:郭建龍

本文由 大是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