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課|都六歲了還愛挑食 小心孩子輸在學齡前 營養師親授3祕招
文/薛曉晶(營養師)
許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偏挑食所煩惱,每日上演食物爭霸戰,讓餐桌上的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在2015年荷蘭的一項研究中顯示,孩子在1.5歲時的挑食率為26.5%,3歲時為27.6%,6歲時下降至13.2%。
因此,挑食是學齡前兒童發展過程的一部分,該如何看待孩子的階段性發展,卻又確保孩子正常的成長發育呢?
一、確保蔬果份量足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2018年由長庚主導的最新研究顯示,台灣最常見的挑食行為是不願意吃正餐、拒絕蔬果及過多的零食,該研究指出,挑食的兒童除了體能較差外,也容易便秘及感染傳染性疾病。
因此,對於挑食兒童的飲食中,應先確保孩子蔬果的份量足夠,1~3歲每日2蔬2果;4~6歲3蔬2果,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以促進腸胃蠕動、提高免疫力,避免經常性便秘及傳染性疾病。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二、讓孩子擁有充足的自主權
幼兒挑食的原因可能在於對新事物接受度低、味覺敏感或是挑戰權威,因此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權,決定自己想要吃什麼,似乎是一個減少餐桌上劍拔弩張的好方法,例如,因味覺敏感只吃白色蔬菜,如高麗菜、大白菜等,應先確保蔬菜總攝取量足夠的情況下,再讓孩子嘗試新食物;剛開始可選擇較為類似、苦味程度較低的蔬菜,如小白菜、豆芽菜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孩子拒絕新食物,只需吃一口新食物,切勿欺騙、躲藏、賄賂或強迫,在三次後仍拒絕,則在幾天或幾週後,重新引入新食物。部分孩子可能需要多達10次嘗試才能接受新食物。
三、帶入生活的飲食教育
嬰幼兒從臍帶、母乳、副食品中慢慢地開始認識食物,因此母親的飲食喜好確實地影響到味覺的發展;但後天營造的環境,如帶著孩子一起飲食、烹調、種植蔬果,亦可增加對食物的認識,進而喜歡上蔬果的特殊風味。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坊間有不少繪本帶領孩子認識蔬菜,如:我不要吃青菜、愛吃青菜的鱷魚、小奈奈的好好吃蔬菜飯、蔬菜運動會、布朗克卡住了等,都是讓孩子認識食物的橋樑,飲食是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每天攝取足夠的蔬果,才能讓食育落實在生活之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