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七歲女童」殺來吃!陸退休官員憶:砍頭割腿煮成人肉湯

文/余杰

大饑荒與三峽工程:大一統陰影下四川的浩劫
四川歷史上最大的浩劫,發生在中央集權如鐵桶一般的毛澤東時代。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在這風調雨順的三年裡,中國發生了亙古未有之「人禍」—大饑荒,荷蘭學者馮客(Frank Dikotter)在《毛澤東的大饑荒》一書中指出,大饑荒中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至少為四千五百萬。

原本為魚米之鄉的四川,出現餓殍遍野的悲慘景象。僅僅在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族當中,就有超過二十人在大饑荒中被餓死。據四川省原政協主席廖伯康在回憶錄中所述:「四川省餓死人超過一千萬。」

當時,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四川人)聽了廖的彙報,並查對辦公廳保存的資料,同意死亡數字為一千萬。「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農民,吃不到自己耕種的糧食,四川產出的糧食絕大多數被中央強行搜刮而去。唯有大一統、中央集權、計劃經濟,才會釀成此種慘絕人寰的悲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饑荒發生之後,劉少奇罕有地頂撞毛澤東說:「人相食,要上史書的。」因此惹來殺身之禍。劉少奇所說的「人相食」並不誇張,而毛澤東是張獻忠者流,對此無動於衷。四川是人吃人慘劇最嚴重的地區。

據溫江專區崇慶縣退休幹部鄭大軍回憶:「一九六○年我任縣農村工作組副組長到東陽公社二大隊公共食堂檢查工作。那天縣工作組到食堂看到社員領取一勺糠米粥,社員喝完後坐在地上舔碗。一會兒,隊長大吼一聲:『歡迎工作組!』於是社員起立鼓掌,一致背誦『公共食堂好,人人吃得飽,感謝毛主席,感謝黨領導!』一連喊三遍,就有五六人因消耗元氣過度,倒地昏厥過去。

平時,一日三餐清水煮紅苕,一人兩小碗;或者清水野菜,撒幾把米糠進鍋攪勻。廣大社員只好上山找食物,撈著啥吃啥,樹葉、樹枝、草根、野菜、地菌、蚯蚓、地蠶,後來連整張草皮也爭著鏟回家,挖觀音土用來充饑。

生產五大隊一隊,全隊共八十二戶、四百九十一口人,僅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至一九六○年十一月期間,就虐殺並吃掉七歲以下女孩四十八名,占全隊同齡女童人數百分之九十一。有的戶,老人死了,就偷偷地把頭、腳、五臟埋了,把肉割下來煮熟吃了。百分之八十三的家庭有吃人史。」如果四川是一個獨立國家,會發生此種人吃人的慘劇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饑荒/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在中共統治下,四川的第二大浩劫是三峽工程。我反對三峽工程,首先從四川人的角度反對:在文化意義上,長江是南方的母親河,長江文明比黃河文明更璀璨—沈從文的《長河》與高行健的《靈山》,都是在西南發現了未被儒家所玷汙的美善與高貴的人性。

然而,三峽工程將長江攔腰截斷,毀滅了數百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古老城鎮,迫使數百萬計四川人背井離鄉成為無根的遊子。詩人王以培哀嘆說:「由於嚴重的水土流失,我們正在逐步喪失記憶──失去神話傳說,忘卻祖先的經歷。」

那些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地名永遠消失了:昭君在門口的溪水邊梳妝打扮,脂粉遺落下來,溪水香起來,於是有了香溪河;五月初五,神魚駝著屈原回到故里,姐弟團圓,於是有了秭歸(秭歸縣);有個女子在石頭上刷衣服,石頭動起來,原來石頭是條魚,於是有了魚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以培以《白帝城》、《江有汜》、《沉沙》、《河廣》等「四部曲」拯救被三峽工程毀滅的人文與地理:「那些沉入江底的家園,古鎮村落,煙雨樓臺,親人墓地,正是我的聖地、我的信仰,我的根基。」

即便在經濟層面,三峽工程對四川亦有百害無一利。三峽電站利用水力所發的電力,並不供應四川民眾,而是輸往長江下游那些經濟發達的省區。這是中央的安排和計劃,四川人無從表達異見。

更可怕的是,修築三峽大壩讓四川及周邊數個省份自然生態失衡,進而誘發了二○○八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數十萬四川人死難、殘疾和受傷。如果四川是一個獨立國家,北京豈能如此巧取豪奪四川的水力資源,不經四川民眾之公投而強行上馬此一勞民傷財、貽害無窮的水利工程?

大一統就是大災難。而四川獨立並非不切實際的異想天開。如果將大一統的中國解構成「百國爭鳴」的歐洲,四川如同居於歐洲心臟的德國,拙朴淳厚、堅韌不拔、奮發圖強的四川人一定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四川人口九千多萬,比德國的八千多萬還多;四川面積四十八萬平方公里,比德國的三十五萬還大—若不算被中國暴力吞併的、歷史上以非漢族居民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如新疆、西藏、內蒙、青海,在以漢人為主體的「內地」,四川是疆域最大、人口僅次於河南的省份。四川若是一個獨立國家,就面積、人口及經濟實力綜合而言,在全球可躋身前三十名的強國之列。


▲很難想像四川從前的樣貌,圖為都江堰/圖/記者黃琬茹攝

以中國歷史來看,若以有文字可考的三千年而論,四川有接近一半時間處於獨立或半獨立狀態。歷史學者葛劍雄指出,四川盆地的糧食、紡織品、鹽、鐵等基本物資足以自給,人口有一定數量,地形易守難攻,對長江下游據有上游的優勢。

成都和重慶早就成為該地區的兩個中心,因此從秦以後先後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東漢初的公孫述、蜀漢先主劉備、十六國成漢的李特、五代前蜀主王建、後蜀主孟知祥、北宋李順、元末明玉珍、明末張獻忠等人的據點。

除了劉邦最終統一建立統一王朝之外,其餘無論是地方官割據,還是農民戰爭,長則數十年,短則一年,都曾建立過獨立政權。可見,自古以來,四川人最具獨立意識,漢字「獨」的右邊一半就是「蜀」,蜀人天生有「獨」的傾向。

在歷史上,四川有三次黃金時代:第一次為三星堆和金沙文明;第二次為「三國鼎立」的蜀漢政權;第三次為清末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的四川自治。

*本文摘錄自《我是右派 我是獨派》

作者:余杰

本文由 前衛出版社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