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裡賞媽媽巴掌!淡定媽仍理性對熊孩子講道理:我不要他只會盲從
文/郭銀京
譯/何汲
毫不猶豫的管教
俊宇小學一年級時,有一次在午餐時間,班上有幾個男孩為了盪鞦韆在吵架。一位叫吉諾的孩子推了其他幾個孩子,並開始爭吵。學校把這當成一件大事來處理,聯繫了吉諾的父母,與校長面談過後,校方要求吉諾寫一封道歉信。
俊宇同班同學的媽媽麥蔻兒,在旁邊正好目睹一切(她和我曾經一起擔任助理教師),我忍不主對她說:「才五歲的小孩,一起玩當然會吵架啊。學校的反應會不會太大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麥蔻兒冷靜回答道:
「吉諾現在雖然才五歲,但如果這時候沒有好好管教他,他到二十歲都可能會不斷與校長面談,甚至有可能入獄。教導他在吵架時控制憤怒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最好明確讓他學習到,打人或推人是超出常規的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舉止,這不是比較好嗎?」
後來,吉諾的惡作劇越來越嚴重,學校最後判定吉諾有自閉症,讓他尋求專家的協助。
▲雖然孩子年紀尚小,但校方與父母仍嚴格糾正錯誤(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美國社會明確規範原則與秩序,並嚴格教育兒童遵守。猶太人一向崇尚自由表達並重視個性,這對他們不可謂是件困難的事。實際上也經常看到剛開始接受美國義務教育的猶太兒童難以適應。但是,猶太父母教導他們,必須學習社會的秩序。孩子愈大,愈會遭遇更大的障礙,因此必須鼓勵孩子接受並學習這一切。剛開始遭遇困難的孩子會逐漸瞭解學校生活的規範,並自然遵循規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猶太父母會教導孩子要懂得等待,若孩子在公共場所哭哭啼啼耍賴,會告訴孩子如何在遊樂場所與其他孩子和諧玩耍的規則。孩子如果想要溜滑梯、盪鞦韆,但不知道如何等待,將成為大家的公敵。
教導孩子做人處事原則的過程也非常重要,因為沒有原則的寬容會讓孩子動搖感到不安。像我在孩子挑食或在用餐時間不吃飯時,總是拿著飯碗追著孩子跑,但猶太媽媽會毅然決然讓不吃飯只顧著玩的孩子挨餓,完全依照原則與規範行事。
我周圍的猶太父母都認為,身為父母也要懂得等待,這跟教導孩子要學會等待一樣重要。父母以此目的為出發點,在管教孩子時,便不會心生動搖。猶太父母也會看著新生兒的眼睛說:「雖然你餓了,但還是要稍微等一下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猶太父母一旦下定決心要管教孩子,他們會毫不猶豫,並且視情況予以體罰。因為他們認為,如果孩子行為有所偏差,不加以糾正,放任不管,就是父母未善盡自己的責任,這跟不愛孩子沒什麼兩樣。
父母必須建立有原則與規範的界限。超出界限的行為,必須嚴格自制。我們總是會認為「年紀還小不懂事,大一點就好了」。但是猶太媽媽認為,管教不趁現在,就太遲了。如同幼苗扶植好,小樹才能長成大樹的道理一樣。
尋找聰明管教法的智慧
管教孩子最困難的課題是決定何時應該寬恕,以及何時必須加以管教。有時候很難判斷,究竟要容忍到什麼程度,以及何時要狠狠教訓一頓。選擇管教孩子的方法也常讓父母苦惱不已,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必須根據做錯事的輕重程度,區分應該輕輕放過,還是大聲訓斥。
有一天,俊宇決定與朋友利亞德騎腳踏車去公園。雖然利亞德應該與俊宇輪流騎腳踏車去公園,但他一直在耍脾氣,於是他媽媽蕾莫嚴厲教訓著兒子,可是看利亞德完全不聽話,就對他發出最後通牒。
「你如果繼續耍賴,今天就不能一起去公園!」
利亞德始終不聽媽媽的最後警告,蕾莫毫不猶豫關上了大門。
我的猶太朋友說,孩子一旦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或是從事危險活動,乃至做出違反常規的事情時,就是需要管教的時刻。許多父母在必須嚴格責備孩子時,用寬容的心表示理解,甚至還覺得手足無措,想說連這種小事也要大發雷霆,然後轉過身後又感到後悔。若在應該好好管教的時機,發揮了這種不像話的同理心,從那個時刻起,孩子就會養成了壞習慣。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管教方法總是讓人苦惱。(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猶太父母一旦決心要好好管教,就會以嚴厲且堅決的態度來管教。對於壞習慣、危害別人的事、危險的行動,絕不寬容。做錯了什麼事,錯了多少,都會如實加以說明。
如果孩子不是犯下太大的錯,最好用說明來管教;但是,如果孩子的行為有問題,而且需要改變,父母必須在當下就做出重大決定。
當父母管教孩子時,遣詞用字必須留意。有一句猶太諺語說:「應該由心來操縱舌頭,而不是由舌頭來操縱心。」猶太父母在斥責孩子時,不會混雜情緒破口大罵。
實際上,在管教孩子時,很多憤怒的父母會使用混合著不耐煩的抽象用語,情緒化地進行管教,像是:「你這個沒有用的傢伙!居然做這種愚蠢的事?你怎麼這麼沒大腦?」孩子在與父母的情緒抗爭之下,會感到害怕、不知所措,或變得叛逆,並且忘了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這樣除了造成孩子的不安感與反抗心之外,一無所獲。
怒火中燒的父母會說出無心又苛刻的言辭,這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比想像中更大。孩子可能真的會變成一個無用的人、變成傻瓜、成為一個想法短淺的人。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會像匕首一樣插在孩子的心上,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這是俊宇在上幼兒園時,某一次猶太節日活動所發生的事。那天,在吃零食之前,孩子排隊等著洗手。俊宇看著在他面前插隊的朋友埃利,氣得臉都漲紅了。就在我正苦惱不知如何訓斥插隊的埃利之際,傑克媽媽愛咪看到了,然後,她直接走向埃利。
「埃利,你沒有看到站在你背後的俊宇吧,俊宇比你早來,而且等很久了。你到後面去排隊等吧!」
換做是我,會怎麼說呢?可能會嚴厲質問他:「為什麼在別人前面插隊?」但是不會責罵他吧!
▲愛咪一見到兒子傑克插隊,立即上前管教。(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我在擔任助理教師時,經常需要管教孩子,偶爾也會忍不住發火。但是我從猶太父母身上發現,他們在斥責孩子時,絕對不會用譴責性的話語去傷害孩子。每當必須好好管教孩子時,他們會儘量用正面的表達方式,而不是用負面的方式處理,儘可能透過詼諧又寬容的態度來導正孩子的行為。
另一件猶太父母認為在管教時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態度一致」。即使孩子犯了相同的錯誤,可能會隨著父母情緒的不同而被不同對待。例如心情不好的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可能會大聲斥責並且發火。
我的猶太朋友勸我在管教孩子之前,若因太過憤怒、無法控制發脾氣,最好先避開,先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不受情緒影響的管教,才能有明確的原則及標準,不會經常標準不一。父母管教的原則不隨意更改,才能具備明確的態度,而且應該要寬恕的事,也才會明快落幕。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態度要一致。(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俊宇在讀幼兒園時,某一天,午覺剛睡醒的孩子情緒非常不好,其中又以科爾感覺狀況最差。剛好科爾的媽媽為了接他放學來到了教室,但整個人顯得很煩躁的科爾,不但對著媽媽哭哭啼啼,最後還在老師和其他家長眾目睽睽之下,打了媽媽一巴掌。科爾是該地區著名的猶太拉比的兒子。我忍不住心想:「幸好她沒有火大起來回報兒子一巴掌。」
「你怎麼能在大家面前打媽媽一巴掌?你怎麼能讓我這麼丟臉,怎麼能讓爸爸的名譽掃地呢?」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這麼說。進一步想,要忍下湧上心頭的滿腔怒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撇開孩子的錯誤不談,父母本身要調整情緒也相當困難。難以容忍的怒火最終會變成對孩子爆發怒罵,孩子會被羞辱,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
然而,科爾的母親丹妮耶拉的情緒完全未受到干擾。她握著科爾的雙手,對他說明他做錯了什麼事,為什麼以後不可以再做出這樣的行為。這是冷靜又堅決的管教。丹妮耶拉透過對話與說明來管教科爾,以不受情緒左右的一致性態度來說服孩子懂得明辨是非。當錯誤行為出現時,為了將孩子的態度轉換成良好的能量,父母的管教有必要藉著以身作則展現出來。
猶太父母認為管教孩子很重要的另外一點是,他們不希望孩子盲目服從。制定原則與規範時,父母不會單方面做決定。但他們會經由對話,讓孩子了解什麼是危險或危害他人的事,並且說明違規的代價,以及當長大之後,可能必須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管教孩子時,猶太父母會避免用情緒性的譴責用語訓誡孩子。(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猶太父母在管教時,也會舉自己的經歷或實際案例,詳細與孩子交談,並試圖努力讓孩子理解,為什麼犯錯應該要悔改,最重要的是不要重蹈覆轍,他們傳達智慧以取代壓抑,並讓孩子自我反省。
若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或態度,父母必須先改變。想想自己是不是對無關緊要的事反應過度,或是因為其他事情感到煩躁,然後拿小孩出氣,父母必須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行。無論如何,當看到孩子的行為逾矩時,父母必須努力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定要好好糾正。因為如果父母不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行為,最終將演變為重大問題。管教孩子時,最重要的是找出適合孩子特質、並且符合事情輕重的聰明管教法。
*本文摘錄自《猶太媽媽不買玩具:猶太媽媽教孩子獨立思考、問問題,有自己的主張》
作者:郭銀京
譯者: 何汲
本文由 遠流出版社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