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假裝熱愛工作? 紐約時報這篇文章說出真相
一個人拼了命的努力工作,在大部分文化裡會被視為正面價值,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Erin Griffith特地點出了現今歐美年輕一代上班族,口中因為死命工作到燃燒殆盡(burnout)的原因,只是病態對名流人士的盲從。
打開facebook、IG,總會有些朋友轉貼類似「每天早上五點把我叫醒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之類的心靈雞湯,通常旁邊還會附上一台超跑的照片,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夢想是賺大錢似的。
紐時作家Erin Griffith直接拿美國科技界的偶像Elon Musk來作範例,Musk在推特上常宣揚自己日以繼夜工作的熱情(例如直接睡在製造特斯拉車的工廠裡),引來2400萬名粉絲的敬佩,但他們常忘了,Elon Musk能撐過季報,能拿到500億美元的股票分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Griffith認為對工作的狂熱執念,以結果來看就像一場騙局,激勵工作的口號和方法(例如在公司加設免費零食吧或健身房)只是管理階層要壓榨基層員工的生產力,因為員工的產能增加,能從中獲利的人只有管理階層。
Griffith的文章寫道,35歲以下的年輕一代,腦中的宗教觀念比上一代薄弱許多。而這種信仰的缺乏,正好能從工作狂熱和追逐效率得到滿足,各個站在產業頂點的天之驕子,成為了這種「拼命信仰」的教主。
反思台灣,亞洲的勞動環境跟歐美相對極端,我們還在爭討更低的工時、更合理的報酬──試圖逃出人生只有工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