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游泳也能潛水!0負重自由潛水遊覽海底 旱鴨子也能當美人魚

文/阿雜

潛水這樣項運動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有點遙遠(但台灣明明是個海島國家!),聽起來好像很危險,似乎要背很多裝備。沒錯,潛水確實有危險性,但哪種運動沒有呢?水肺潛水也需要不少裝備,但也有種潛水幾乎不需要裝備。

其實關於水下的世界真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阿雜就來簡單介紹基礎潛水的知識吧!


▲不要在網路上潛水啦,出來潛吧!

一、水肺潛水?自由潛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潛水類型簡單就分這兩種,看到要穿潛水衣背著氣瓶的稱為水肺潛水(Scuba Diving),只戴著面鏡跟穿蛙鞋的是自由潛水(free diving)。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種潛水方式各有優缺點。以水肺來說,個人認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在水下呼吸的感覺。

因為有氣瓶跟裝備的幫助,所以能在水下待很久,時間具體多長取決於每個人的呼吸習慣跟氣瓶大小。一般來說,潛水用的氣瓶裝的是壓縮的普通空氣(也有一種高氧氣瓶),就跟陸地上呼吸的一樣,成份是21%的氧跟79%的氮,還
有一點點的其他氣體,所以並不是那種醫療用的純氧氣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氣瓶打進去的空氣量會以bar作為單位,就想像成開車需要加汽油吧。雖然會有不同規格的氣瓶大小,但通常會要下水最少要有200bar以上,另外至少要預留50bar出水面,你開車出去玩也要預留回程的油量啊。

當你潛得越深,會消耗得越快,呼吸較急促的人用量也會比較高,當然在水底的時間就會拉短,但通常一支氣瓶可以撐30分鐘以上沒有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氣瓶之外,水肺還需要BCD浮力調整裝置(Buoyancy Compensator Device)、呼吸調節器、潛水儀表、面鏡、配重……等等各種裝備,每種都需要花時間了解操作方式,而且很難靠自己摸索,一定要上課(燒錢錢),所以在初期來說水肺的入門門檻比較高。


▲水肺潛水員身上的眾多裝備,至少十公斤以上

▲潛水員身上穿的浮力調節背心,簡稱BCD

自由潛水的魅力在於,拋棄掉水肺隨便都十幾二十公斤的裝備,徹底融入於海洋的感覺,更像是一隻魚吧。


▲不用穿過多裝備的自由潛水,更能讓人沉浸在與海洋對話的氛圍之中

你的身上只有面鏡跟蛙鞋,非常自在,但個人認為自由潛水更要求身體的適應能力,畢竟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喂)。沒有氣瓶,只有自己的一口氣,翻轉身體用蛙鞋踢入深海之中,但也因為沒有裝備,所以更能舒適的觀察水中生物。

相較之,下自由潛水花費也比較便宜啦,水肺如果是初學者不想自己購買裝備的話,在台灣通常幾支氣瓶的套裝行程(包含潛水教練跟租裝備)要價約兩千多,跟其他娛樂活動比起來並不便宜。不過,自由潛水時想在海底待久可不能靠外力,所以平時就要更多的練習延長憋氣時間跟耳壓的平衡。

二、如何成為潛水員

似乎很多人都會擔心的一點,不會游泳可以潛水嗎?哈哈哈當然可以!其實潛水跟游泳技術沒有關係,當然如果你會游泳更好,可是更重要是不怕大海的那顆心。

以水肺潛水來說,是可以考證照的,說是證照但其實初級的並不難,只要去上課跟通過筆試跟海洋實習,大概三、四天就能拿到。考照系統最主流的就是PADI、NAUI、SSI……等等。其實沒有證照也能去體驗潛水,不過有證照後就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潛店挑戰不同等級的潛點。

以目前最大眾的PADI(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來說,最初級的就是開放水域潛水員(Open Water Diver),之後有各種等級(難度高很多),像考英檢一樣,之後還有救援潛水員、潛水長、潛水教練等不同階段。

題外話:

阿雜自己本身有Open Water的證照,當初花了一筆錢跟精力去考,老實說現在也不常用到。但畢竟水下的世界充滿美景卻也有風險,考照時有專業的教練上課、還能系統化的學習相關知識,絕對會安全很多,因為降低風險的第一步就是去了解風險。不過,重點還是要敬重大海,不要小看每個環節才能愉快的享受潛水時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