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生舌頭被「台灣牛肉麵」收買! 天天換家吃都是獨門秘味

文/亞然(香港新銳作家)

臺灣人愛吃牛肉麵,通街通巷都開滿牛肉麵店,每家都有特色,有的靠牛肉出名,有的靠湯頭留住客人。而芸芸牛肉麵店,九成都是家族經營的小店,一家老少都在店裡幫忙,大叔煮麵大媽切菜,兩個年輕人就負責收錢執檯。四個人時不時都在店中吵罵起來,大媽大叔鬧來鬧去,年輕的就永遠一張臭臉,一個家就是這樣經營出來。

這樣的牛肉麵店一代傳一代,都有家傳祕方,做出來的牛肉麵也有靈魂。用日本的講法,這碗叫做職人牛肉麵。小店不像連鎖店,每間都有性格,牛肉麵店就只賣牛肉麵,你不吃牛肉的話就不要進來了。

「我賣牛肉麵的,所以我只做牛肉麵。」這些老師傅應該都是小津安二郎的粉絲。


▲小店的性格其實就是經營者的性格。(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小店的性格其實就是經營者的性格,兩者都一致。臺灣的很多食店,一天只開門賣麵幾個小時,午餐晚餐中間還會落閘下場休息一下,六點開門之後夜晚八點就準時打烊,這是臺灣人的生活態度。一間在輔仁大學附近的麵店叫「勁牛肉麵」,有名的是番茄湯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老闆開店這麼多年都有一個傳統,就是一年裡面有六個月都關上門,有人說老闆有錢不在乎,也有人說老闆身體不好要休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樣的經營模式一早就從香港絕跡,當然又是那個你和我都飽受其害的土地問題。要開店就要找地方租鋪交租。天價租金之下,一分一毫都要算盡,所以什麼時間開門、什麼時間關門,都是經過統計精算而決定,開遲半分鐘會做少兩張單,關遲半分鐘會浪費了人工和水電。這是香港人的生活態度。

今天這樣的香港故事,講多一點都覺得洩氣,難得人在臺灣,我還是講臺灣的故事。之前在中原街,隨意闖入一間牛肉麵店,進去之後老闆就很多話,沒有停過的說:湯底都是熬燉出來、原汁原味,所以不可擅自加上辣醬辣椒油,這會糟蹋他辛苦熬出來的湯頭;酸菜也不可加入湯內;吃牛肉要連蒜頭一起吃,檯上有一大碗生蒜頭,一口蒜一口牛肉,這才是正確食法。



▲台灣牛肉麵店一代傳一代,都有家傳祕方,做出來的牛肉麵也有靈魂。(圖/記者吳珍儀攝)

臺灣大叔都是這個樣子,水準書局的老闆是這樣,這個牛肉麵大叔也一樣。不過也難怪他這麼多規矩,因為他的牛肉麵著實好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吃飽之後打算在Google Map將麵店記下來,方便再去。一看就發現有兩家同名的牛肉麵店,而且另一家店就在我家附近的金華街。過了幾天就去金華街的店試一下,奇怪的是除了麵質之外,其他都一樣。

回家Google一下,發現了一個可以發展成電視劇本的故事背景:原來店面較舊的中原街店反而是新開,是口水大叔跟一個比較年輕的越南女子另起爐灶的,而金華街的店,則由口水大叔原來的夫人和兒子一直經營。

*本文摘錄自《孤獨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亞然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