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自殺到場竟多一人 《十二個想死的少年》埋線索 殺機藏在日常中

文/喬齊安

※溫馨提醒,以下內容有大量劇透,請自行斟酌觀看。

講述十二位正處花樣年華的青少年少女,在自殺網站上相約共赴安樂死的電影《十二個想死的少年》近日上映。這部電影以大膽的設定、豪華的原作、編導及演員陣容蔚為話題,而故事中更蘊含深遠的日本社會議題,值得我們觀後的進一步探討與挖掘。

開場聚焦在十二名陸續集結至一間廢棄醫院的少年少女,並迅速揭開他們的目的--作夥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在最早抵達的人面前,卻出現違反「以相同死亡方式、相同時間死去」規則的第十三人,一具還殘留餘溫的屍體!這個人從何而來?是自殺還是他殺?十二人中又是誰才是別有陰謀的殺人犯呢?少年少女們開始意見分歧,並在調查解謎的過程中逐漸揭露各自「為何想死」的動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作由十分擅長相關題材的鬼才名導堤幸彥執導,過往他所打造出來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圈套》和《SPEC》皆為極具堤式風格的經典推理劇,詭異驚悚的氛圍叫粉絲難忘。

 《十二個想死的少年》在封閉空間殺人的懸疑感營造、針對「不請自來的第十三人」、「每個成員的抵達順序是關鍵」的推理解謎過程也很到位。然而受限於原作小說的走向,以及電影文案的包裝方向,很容易讓觀眾對本劇產生錯誤期待,以致結局的愕然,這或許是導致本片虎頭蛇尾、口碑不佳的主因。

之所以這麼說,除了筆者本人當下的觀後感之外,平常最關注、評價頗具公信力的豆瓣網評分也顯現出來,本作至今的5.8分遠低於堤幸彥前兩部、筆者同樣進戲院收看過的電影:《愛的成人式》及《人魚沉睡之家》--這兩部作品評分都有平均7.1分以上。至於網友的評論意見在網上也看得到,在此便不多贅述。可以先下結論的是,將本作視為「青春片」而非「推理懸疑片」才是最佳的解釋。

即便堤幸彥是擅長製作推理片的導演,但前面提到的《愛的成人式》及《人魚沉睡之家》本來就是推理/懸疑小說。反之本作的原作者冲方丁一向擅長的是科幻小說與時代小說,因此主旨在於探索青少年心理的《十二個想死的少年》不易讓堤導加入太多自己的發揮空間,更非電影文案上所強調的「密室推理」、「誰是殺人犯」--這些都是虛晃一招,謎題並不存在,而真相到最後觀眾會發現也一點都不重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十二位少年少女來到廢棄醫院相約自殺,卻發現不請自來的「第十三人」。(圖/中影國際提供)

那麼本作值得討論的議題在哪呢?主要在於幫助高壓力社會下,一向盛行集體自殺的日本人了解「青少年為何厭世?」根據2018年底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數據,青少年的自殺率已經創下三十年來的新高,引發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的關切。明明日本人整體的自殺人數有所下降,卻反而在青少年一環增加,顯然在平成尾聲成為新時代極需解決的課題。

在本片的其中一張宣傳海報上,便用文字給予觀眾十二位少年少女想死的提示。隨著劇情推展每個人逐步說出真心話,以及為什麼「我想死,但我不想被殺」的理由。歸納總結,我們可以發覺,讓青少年們無法繼續活下去的最大問題癥結就在「糟糕的大人」與「社會的孤立」上。

劇中身為美少女偶像的橋本環奈,不想再當大人為吸金製造出的假象,為了保有真實的自我只好選擇埋葬這一個被束縛的身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論是吉川愛飾演的金髮辣妹因為援交時,被大叔伸舌頭,而在嘴巴裡長了泡疹這種看似荒謬的「潔癖」;或者是為了得到父親的愛,選擇用自己的死得到保險金,讓父親永遠無法再忽視自己存在的黑島結菜。電影所傳達的訊息是--孩子們都是處於成年人霸權控制下的無力抵抗者。

另外,有人因飽受導師帶頭的校園霸凌痛苦只好尋死,也有北村匠海這樣越線犯罪,殺害了霸凌主使者後,卻受不了良心譴責而想尋求解脫的矛盾人性呈現。還有因為偶像逝世,失去精神寄託想跟著自殺的cosplayer古川琴音。他們都在社會上孤立無援,欠缺可以傾訴、陪伴和保護自己的對象。這一類「邊緣人」,往往最容易淪為犯罪者或者受害者。


▲十二位厭世的青少年少女,背後有著各自不同的傷痛,讓他們想以自我了結的方式結束痛苦。(圖/中影國際提供)

而全片中最關鍵的兩個核心人物:高杉真宙與杉咲花,設計上也十分精妙,他們正是結合上述兩大問題癥結的受害者。高杉真宙的母親強拉沒考上醫大的兄長自殺,美滿的家庭徹底破碎,顯現出升學主義的扭曲社會現況。

而父母生下杉咲花後平日棄而不顧,偶爾回家一趟卻抽菸引發火災,讓她遭受重傷並失去親弟的痛苦。同樣欠缺周遭的幫助,讓她選擇用集體自殺偏激手段來製造「大新聞」,以死對冷漠的社會表達嚴正的抗議。在他倆一冷一熱的陳述對比中,清晰地刻劃出世界荒謬的現實。

也因此,即便結局的過度陽光走向受到批判,完全顛覆了宣傳上的「封閉空間連續殺人」預設感,但冲方丁與堤幸彥的創作意圖還是很明確的,他們期望揭露當代青少年心理問題,呼籲包含家長在內的大人們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制訂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並給予青少年適當的關懷與協助,避免悲劇的再發生。

而且在致敬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的會議橋段後,從開場全員一致「我要死」到「我要活下去」的大逆轉結論,也充分展現了導演、作者竭力傳達對於厭世青少年重拾希望的鼓勵與期許,以及青春電影那不變的宗旨:「成長與自我」。

(全劇評分:7.5:整體普普但中間有些獨特亮點,真的有空時可去追)

● 《鍵盤大檸檬》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