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b」看成「d」 她閱讀困難又失聰 拼上哈佛變醫界女權威
文/張文亮
一八九八年五月二十四日,海倫‧道希葛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劍橋,這裡也是哈佛大學所在地。道希葛是家裡四個孩子中最小的,她的父親是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母親是園藝學家。
--
海倫‧道希葛(Helen Brooke Taussig,1898-1986)的父母認為「學習與教育是孩子生長的最佳環境」,因此從小母親教她植物學,父親教她德語,她也學習種花種菜、划船、游泳。但是,道希葛進入小學之後,學校成績並不理想,尤其是閱讀課,她幾乎無法正確辨識文字,經常讀錯。
老師認為她偷懶,沒有做功課,但她實在是盡力了。書香門第的孩子,怎麼會有閱讀的困難?在老師的責備下,她有幾次是哭著跑回家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道希葛因無法正確辨認文字,而常常被老師責備。(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難處與祝福
「讀字困難症」雖然沒有視覺矯正的方法,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只要不氣餒,視覺與大腦重新協調,會發展出自己的辨識法,逐漸恢復閱讀的能力。道希葛說:「我最需要的不是強迫閱讀,而是將心情放輕鬆,才能重新面對閱讀,以自己所能的方式,與所能了解的程度,盡力去完成。」她到中學二年級時,終於在英文課程取得滿意的成績。
當她逐漸走出閱讀困難的陰影時,一九一○年母親死於肺結核,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更糟的是,不久醫生發現她也感染了肺結核。她念劍橋女子中學時,只能上半天課,下午就回家休息,所以她比別人多讀一年才畢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道希葛寫道:「年輕時的逆境是我最好的老師,幫助我將缺陷當成需要克服的挑戰,將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而非隨意的揮霍,並且能夠感受到人性裡的極限,有些事情沒有能力做到,就是做不到。」
(下圖為美國女性心臟病學家--海倫‧道希葛)
與父親和好
一九一七年,道希葛進入雷德克里菲學院,肺結核病逐漸好轉,她也成為學校網球與棒球的校隊。一九一八年,父親再婚,這對道希葛是一個打擊,過去她一直認為,逝去母親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應該是無法被取代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決定遠離家庭,一九一九年到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就讀。離家使她更想家,她經常寫信回家,與父親反而有更深的溝通,恢復父女的親密關係。
她在柏克萊時期,大部分的時間是花在戲劇系。瘦高的身材、美麗的外表、豐富的情感、喜愛與人分享,與在幾次舞臺劇的擔綱,使她覺得自己適合當個演員。
但是,畢業前的一次登山探險,在路上遇到一場暴風雪,回來後她開始認真、冷靜地思考:「到底什麼是值得自己委身的?」那場風雪冷卻了她往戲劇發展的熱情,她決定要念醫學院。一九二一年,她自大學畢業,回到父親家,並進入剛成立的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著迷於心臟研究
當時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招收女學生,只給學分,不給學位,哈佛大學醫學院直到一九四五年才頒發學位證書給女性。道希葛進入公共衛生學系時,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但是她認真求知的態度,受到教授注意。組織解剖學教授布雷莫勸她不要在哈佛念無法取得學位的課程,推薦她前往波士頓大學,先取得醫學院預科的證書。
一九二三年,道希葛前往波士頓大學就讀。解剖學教授貝格特別欣賞她,聘她擔任研究助理,一起研究心臟肌肉的功能。道希葛描述道:「貝格教授的邀請,是一種挑戰,他問我:『想不想了解人體一個重要器官的功能?』,我接受這份挑戰。
走進他的實驗室,解剖檯上放著一大顆牛的心臟,他教我辨認牛心的部位,隨後要求我將牛心各部位切開。我將牛心切得一塌糊塗,我想我將任務搞砸了。但是,貝格看了我的工作成果,叫我明天再來。隔日我進入解剖學實驗室,解剖檯上又有一顆新的牛心。」每天切割一顆牛心,看似是血淋淋的工作,卻開始引起她研究心臟的興趣。
不久,貝格教授給她一個新的任務,要她將切下的心臟肌肉,看在何種情況下,仍能保持肌肉的跳動節奏。她細心的自牛的心室取下一條肌肉,置入不同狀況的組織培養液中,觀察心臟肌肉的跳動節奏。
她發現在攝氏三十二度,酸鹼值七.八的微鹼液,有充分的氧氣供應的條件下,維持肌肉跳動節奏的時間最久。貝格接著又提供貓、狗、老鼠、羊、牛的心臟給她做實驗。道希葛有數個月之久,每天從早在解剖實驗室觀察心肌跳動直到半夜,深深為心臟肌肉運動的研究著迷。最後,她獲得人的心臟做為研究試驗的材料。一九二四年底,道希葛在貝格教授推薦下,進入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專攻內科。
選擇冷門的領域
一九二七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同年,約翰霍浦金斯醫院成立心臟內科門診,小兒科主任派克醫生邀請道希葛到該科實習。當時,心臟內科是冷門的一科,很少畢業生願意前往,道希葛決定接受,她寫道:「這只是過去受到啟發下的單純選擇。」又寫道:「前面沒有太多車輪壓過的痕跡,不過這可能是通往更具開展的空間,窄路常是更值得委身的道路。」
當時,心臟內科門診只有道希葛、一個社工人員與一位助理員。道希葛除了門診之外,還需要負責操作心動音電儀與螢光屏檢查儀,檢查病人的心臟跳動與心臟結構。兩年後,實習結束,她留下來擔任主治醫師。
失去聽覺的危機
一九三○年,另一個打擊到來,她發現自己的聽力逐漸喪失,首先是聽不到小提琴的琴音與鳥鳴,後來掛上聽診器也聽不到病人的心跳聲。醫師的診斷需要精確,一個心臟科醫生,竟然無法聽見病人的心跳聲!
道希葛並不氣餒,她學習閱讀唇語,戴上助聽器,並依賴儀器的輔助來診斷。她也發展出一種獨特的聽診法,她將雙手放在病人的心臟部位,由手指去感觸心的跳動。長期的專業訓練,使她的手指對於心臟的跳動非常敏銳。
她也製作一支大型的擴音筒,讓病人用來跟她說話,如果還是聽不見,再請病人寫在紙上給她看,靠這些方法,她繼續為病人看病。她寫道:「我尋找一個最佳的角度去看我的殘缺。逐漸的,我能接受這個殘缺,再繼續往前。」
盤尼西林與猩紅熱
當時小兒科心臟門診最嚴重的疾病有兩種,一種是鏈球菌所引起的風濕性心臟病,部分染病的兒童會發高燒,又稱為「猩紅熱」。早期有許多兒童死於此病,但是盤尼西林(青黴素)發現後,就能有效抑制鏈球菌,減低病童的死亡率。一九三○年代,道希葛就是以使用抗生素盤尼西林,抑制鏈球菌引發的疾病而出名。
▲草莓舌是猩紅熱患者常有的症狀之一。(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經歷過視覺異常與聽障,使她對病人的軟弱更感同身受,她沒有結婚,就把病童當成自己孩子一般。傳統的醫生形象,是冷靜不露感情,醫生的角色像是開著轟炸機去征服病魔的英雄,病人只是這場戰爭的背景。病人與病人家屬對疾病的懼怕、醫治的期待、病榻上的孤獨,醫生無需介入。但是,道希葛不僅關心疾病,也關心病人。
當年許多病童稱她是「醫院裡最好的阿姨」、「像小學老師,病人由腳底到頭頂,她都關心」、「她是我在病中看到的第一個神蹟」、「她是病童父母在無助之海的第一個支撐」、「她是上帝差派來給孩子的天使」。道希葛不只醫孩子們的心臟,也撫慰他們的心。
*本文摘錄自《與十九世紀傑出女性科學探險家相遇:因為她們,世界變得更好》
作者:張文亮
本文由 字畝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