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幾歲才能做自己?心理師:55歲最幸福、20幾歲焦慮感最重
前陣子艾彼在檸檬上發布了一篇和三十而立有關的文章,今天我們再來說一件和年齡有關的事。在你的認知裡,人生階段大概到幾歲是一個人幸福感最高,最樂觀的時候呢?
逼逼逼逼逼,好的,答案是55歲,人的幸福感和樂觀感會達到高峰。
加州大學有一個研究針對26-71歲不同年齡段的人進行一個7年的長期研究,所以26歲時剛開始進入這項研究的人,7年後已經33歲了。剛好可以觀察不同年齡段的人,如何成長,又如何變化。這是很多人格研究,或社會心理學會用上的研究方法。
這些不同年齡段的人,會在不同時間點評估自己對生活的樂觀程度。他們會回答幾個問題,如「即使事情看起來很不明朗,我仍舊預期最好的會發生」、「如果事情會變糟,它就是會變糟」、「整體來說我相信,好事比壞事更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者發現,20幾歲的年輕人是最焦慮的,從30-40歲開始人們的焦慮感會逐年遞減,幸福感會逐漸上升,到了55歲達到高峰,之後又開始往下降。
▲20幾歲的年輕人多半在自我找尋的階段,還不確定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如果艾彼用發展心理學來解釋,一切都會很說得通。20幾歲的年輕人,多半在自我找尋的階段,還不確定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在人群中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可以如何發展專業?讀了XX系,就要做XX一輩子嗎?
這段期間,也是青年在友情愛情中尋求自己人際關係定位的重要時期,因此和他人的連結感也會是20幾歲年輕人另外一件感到焦慮的事。自己可以被接受嗎?這樣的自己能夠被愛嗎?如果真實的自己是某種樣貌的,那現在的自己很假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幾歲的年輕人也有人際關係定位的壓力。(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20幾歲焦慮的太多了。
30幾歲-40幾歲之間,人生漸漸趨於穩定。開始知道取捨,什麼適合自己什麼不適合。所以主要的滿足感來自於「生產力」,無論是對公司貢獻或是對私底下社群的貢獻,此時都覺得自己可以出很多力氣來幫忙,和許多人連結,形成有意義的關係。對工作,也漸漸減少了期待,知道那只是餬口飯吃的東西,興趣不必然需要和工作做關聯。
直到50歲,人生前半生的累積已經夠穩定了,對自己是誰也能夠講得出個所以然來。當然焦慮感就降低了很多,反而是在看自己手中已經擁有的,怎麼樣才可以持續對社群有貢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0歲的年紀已經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當然,年紀不是個定論。你的前半生做了哪些事情,怎麼累積,才能夠決定你是誰?到55歲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態度看待自己?和被別人看待。如果要追求幸福感,不能佛系等到55歲,而是現在就必須要開始累積。
粉粿相談室│主題投稿 有煩惱心事嗎?我們保護你的身分,也讓你的聲音被聽見。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