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頭銜太騙!應徵「營運總監」...面試才發現下屬人數:1人

文/威廉(William Tseng)

正當我猶豫編輯生涯該繼續或結束,恰好接到某出版集團的面試通知,幾個月前心慌意亂,透過人力銀行應徵了這份主管職位,事隔多時,老早就被自己忘記。電話裡,人資想找我談的是另一份工作,他留意到我履歷裡有過經營網站的經驗,便詢問我有無興趣談談數位營運總監的職缺,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我便爽快答應面試。

面試當天,照慣例先填寫基本資料與例行的性向測驗,半小時後,總經理走進會議室。前半場算是相談甚歡,後半場切入正題,開始聊數位方面的營運規劃,這種時候,十個有九個面試官會開始畫大餅,就算明知是海市蜃樓,也別輕易戳破。耐心聆聽的同時,務必確認雙方思維邏輯是否在同個頻率、理念是否相同,再決定要不要往下談。


▲新鮮人面試時,要小心面試官的話術陷阱。(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下同。)

老字號的平面媒體想轉型數位,將營運重心移到網路,希望借重我的實戰經驗跟能力,讓它成為該領域的第一品牌。願景人人都有,但我生性務實且超不浪漫,總監的份量非同小可,既然是管理職就得背負成敗壓力。我試著在一連串官腔裡,快速抓出該公司的預期目標,仔細評估該媒體的數位經營現況,顯然質量都有待加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或許」跟「應該」之類的字眼都是陷阱,不存在的事情別列入考量,工作範圍內的疑問務必要攤開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探清楚集團的組織架構,接著,我問到目前網站有幾位編輯,對方吞吞吐吐地說目前一位,年後或許再增加一位,如果我順利到職,整個部門應該會有三位編輯。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不單純,職位掛營運總監,但部門內(加我)總共才兩個人,直接管理人數一人,而且還是大學畢業不到一年的新鮮人,現況聽起來像扮家家酒。

原來總監不過是名字好聽的資深編輯。對上要參與公司營運規劃,對下要帶新手編輯,對外要維繫業界關係,對內必須維持產值,每天要編寫文章創造流量,一聽根本是靈異節目Live 直播,嚇得我膽顫心寒。於是開始想辦法從這場鬧劇全身而退。


▲面試時若對工作範圍有疑問,務必要先詢問清楚。

聽完對方說明,我婉轉表明一個人做不來,並依照公司需求給出建議,當務之急,應該要增聘兩位編輯,並非先找主管職。面試撞鬼都是練膽量的好時機,沒必要立刻拒絕走人,既然來了,不如進一步探探薪資行情。不久之後,換成到董事長辦公室談年薪,對方開出的條件竟是我工作第二年的薪資水準,而當時的我已有十年資歷,足以讓我現場表演三次綜藝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得不承認,自己在初入社會前幾年對職稱異常執著,就算犧牲薪資也在所不惜,巴不得來頭越大越好。換成當時的我肯定往火坑裡跳,二話不說便把老闆畫的大餅抓起來猛啃,管它營不營養。現在的我知道,就算有本事撐起名片上的抬頭,但工作無非是靠勞動換取金錢,務必考量現實。

那些慣用漂亮抬頭來留人的公司,明眼人看來都只是說說而已。

職位跟工作內容必須對應,或許位階夠高,可以頭頂掛著光環,光環確實能引人注目,但長遠看來,若要頂得住光環必須有配套條件,沒有好的隊友,沒有前輩指點,光憑單打獨鬥絕對不可能。江湖混久了,交手過幾個名過其實的傢伙,才了解到抬頭給得漂亮毫無意義,名片寫著經理、總監、營運長卻是草包的大有人在。


▲職稱很有可能是一場騙局,還是要看看工作內容是否符合薪資。

關於待遇,對方承諾在試用期過後調薪,卻說不出具體的調薪依據,三個月一到要如何評估表現,而又會從哪些層面判斷,含糊其詞。很明顯地,公司有意把我一人當兩人用,就算付出雙倍的時間跟心力,以剛到職的狀態,短時間內最多只能做到摸索,職責範圍太廣,能上手已經不錯,別說要做出成績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試結束,對方表明只要我接受上述條件,就可立刻上班。按耐不住直言性格的我,把所有嗆辣字句全部濃縮成:「謝謝兩位賞識,恐怕我不是你們要找的人。」走進電梯還不能鬆懈,所有負面情緒再細微都要忍住,坐上計程車才深吐一口氣,勉勵自己:「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職場求生法則>

職稱很有可能是一場騙局,所有工作上的條件交換,務必眼見為憑。老闆畫的餅再大也要你嚐過味道,且看職責範圍跟工作內容是否符合薪資條件,再決定要不要吃這塊餅。

*本文摘錄自《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

作者: 威廉

本文由 悅知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