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兒會顧家? 少子化的真相:兒子照料原生家庭比例激增

文/平山亮
譯/薛寧心

為什麼兒子的「中選必然率」提高了?

為什麼由兒子照顧的情形逐年增加?

首先,就人口統計學來說,孩子人數減少是背景因素之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按照比例來看,女兒扛起照顧責任的可能性比兒子高,但是隨著孩子的人數減少,越來越多家庭連一個女兒也沒有。如果只有男孩、甚至是獨生子的家庭,由兒子照顧父母的必然率相對變高。

晚婚、不婚的趨勢,也是造成兒子照顧增加的原因之一。


▲原來並不是女兒不願意照顧家庭,而是因為少子化,越來越少家庭生女兒了。(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根據日本政府於二○一三年出版的《少子化對策白皮書》,男性的終身未婚率是百分之二○.一。換句話說,估計每五名男性中就有一名在五十歲前沒有結過一次婚(順便一提,女性的終身未婚率則是百分之一○.六,大約是男性的一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三十年之間,男性的終身未婚率增加了十倍,所以即使是「兩代間照顧」,事實上還是媳婦照顧佔多數;另一方面,沒有太太的兒子和還沒結婚就必須照顧父母的兒子人數遽增,也是不爭的事實。

單身兒子之所以增加,背後也有兒子的世代就業狀況不穩定這個因素在。

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4,在二○一二年當時,非正式雇用勞工已經超過全體勞工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很多四十歲和五十歲年齡層的飛特族。另外,如果聚焦在男性的話,五十四歲以下屬於非正式雇用者的男性(一四四萬人)當中,推測有超過半數,也就是九十一萬人(百分之六十三.二),儘管想成為正式職員但卻苦無機會,不得已只好成為非正式雇用者。


▲許多男性成為非正式雇用者,就業狀況並不穩定。(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在這種狀況下,兒子的經濟面很難獨立,因此也無法離開經濟能力相對較好的父母身邊,就這樣以單身狀態邁入中年期的人不在少數。等到父母步入高齡,變得需要照顧時,住在一起的這個兒子(不論有沒有兄弟姊妹)幾乎就會自動成為照顧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單身且與父母同住的兒子,不論家事或日常生活,大多是受到父母照料。因此他們不僅沒有經濟能力,連生活能力也沒有機會學好,卻得就這樣扛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有妻子、有手足、跟父母分開住的話,照顧這件事便「與我無關」?

這樣看來,我認為有關兒子是否成為照顧者的變數,應該著眼於是否有手足(尤其是姊妹)、是否結婚,以及是否與父母住在一起。

事實上,看看過去統計分析的研究即可發現,兒子負責照料高齡父母的必然率之所以提高,與「有沒有配偶及姊妹」、「在手足當中與父母的物理距離是不是最近」等變數,幾乎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那麼,有手足、已婚、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兒子,就不會成為照顧者嗎?


▲越來越多的家庭由兒子負責照料原生家庭。(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才沒有那種事。前面所說的兒子負責照料父母的必然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兒子成為照顧者的「決定性因素」,因為這終究是相對的。換句話說,某個兒子成為照顧者的可能性比其他兒子來得高,可以說是機率的問題。

比方說,就算兒子已婚(有太太),也有可能輪到兒子照顧。因為手足人數減少的狀況不只對男方,對女方也是一樣,所以就算兒子已婚,他的妻子對娘家的父母來說也可能是少數的子女、甚至是獨生女。

如果是這樣,那麼儘管有「出嫁從夫」的傳統觀念,但把娘家的父母交給兄弟的妻子照顧,身為媳婦的自己則專心照顧公婆,這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

此外,女性的意識如今也出現變化。追求個人職業生涯的女性持續增加;把照顧公婆視為義務、無條件接受的女性則正在減少。

況且,男方的父母或許也不願意讓媳婦照顧。因為在被問到「理想的照顧者」時,比起指名女兒或指名兒子,指名媳婦的高齡者人數越來越少。

*本文摘錄自《我是兒子,我來照顧:28位兒子照顧者的真實案例,長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

作者:平山亮

譯者: 薛寧心

本文由 台灣商務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