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桑是歧視用語?無意中你可能也成為「年齡歧視」幫兇

文/田中光(歷史社會學家)
譯/李彥樺

《歐巴桑經濟學》一書中主張「歐巴桑一詞被認定為歧視用語的日子或許不遠了。因為在很多時候,這個字眼被用來揶揄行為或外貌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女性」。

至於遠藤織枝的《女性稱呼大研究─從辣妹到歐巴桑》一書,則更直接了當地認定「『歐巴桑』及『歐吉桑』都是歧視用語」。將「中高齡婦女」這個族群統稱為「歐巴桑」或「大嬸」,並且夾帶「厚臉皮」、「不知羞恥」等特殊意義,確實符合「歧視」的定義。

以下為日本《現代社會福祉辭典》(有斐閣)中對「歧視」的解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統稱以某種社會性的框架認定、避諱與排擠他人,不去理解他人生命之個別具體意義的各種行為。(中略)歧視包含各種不同的層級,有的是蓄意且強烈的歧視行為,有的則是隱含同情、憐憫,卻在無意識之中產生輕微的排擠行為。這些歧視的現象深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理由就在於我們往往「不帶絲毫批判地接納某些扭曲的框架」。

以前文引用的內館牧子小說《年紀的騷擾》為例,「能力很強,但看起來就是個大嬸」這句話正符合上述定義。那些女職員不去理解「曾外派紐約」、「女性部長」、「女強人」這些「他人生命之個別具體意義」,並且以「不過就是個大嬸」一語來「避諱與排擠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女人在聽見別人叫自己「大嬸」時,明知道帶有歧視意味,卻表現得絲毫不以為意,甚至會說出「反正我本來就是大嬸,被這麼叫也沒什麼大不了」這種話──這正是所謂「不帶絲毫批判地接納某些扭曲的框架」。


▲將中高齡婦女稱為歐巴桑和大嬸,可能含有歧視的意味。(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如果自己真的不在乎,那倒也沒關係,但不應該要求「在乎」的人採取跟自己相同的態度。關於這一點,社會學者好井裕明在《歧視原論─與「我」內部的權力相處》(平凡社)一書中,舉了一個相當簡單易懂的例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在還不到五十歲時,額頭的髮線就已經越來越高,頭頂越來越稀薄,髮絲也變得又細又軟。我知道自己的頭會越來越禿,但我認為自然就是最好的狀態,因此一直放任不管,對於「禿頭」一事也沒有特別的感覺。因此就算有人叫我「禿子」,我也不痛不癢,只會在心裡回答「是啊,我就是禿子」。

但我相信這世上有些人的想法跟我不一樣。有些人平日相當在意頭髮,對頭髮百般愛護,而且會盡可能不讓他人發現自己「禿了」或「正在變禿」,甚至不想讓人察覺自己很在意這件事。對這些人來說,如果被他人喚做「禿子」,那麼「禿子」這個詞就成了具有強烈歧視意味的攻擊性字眼。

同樣的道理,對於一個平日努力讓自己維持年輕美麗的女人而言,被喚做「大嬸」等於是否定了她的一切。不僅如此,中高齡婦女置身在一個其他女職員都很年輕的職場裡,本來就會有如坐針氈的感覺,這時如果又聽到有人叫自己「大嬸」,很可能會認為那是在暗示自己「趕快走人」。

如今日本社會的企業雖然已不存在明文的「男女別退休制度」,但許多公司內部依然有著「不希望女職員做太久」的氛圍。而且我在前文也提到過,「大嬸」跟「大叔」比起來,更容易讓人聯想到「生育期限」的問題,因此對某些女性來說,這是相當具有殺傷力的字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職場上雖然不會有明文的男女別退休機制,但還是會有對女生不友善的職場。(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以我個人為例,被小孩叫「阿姨」並不會讓我感到不舒服,有時我也會在小孩面前自稱「阿姨」,但我無法接受成年人對我使用帶有「避諱與排擠」意味的「大嬸」。此外,好井裕明亦提出了這樣的見解:「關於用字遣詞的方式是否帶有歧視意味,我認為只要一個語詞在歷史上帶有負面意義,而且這項意義如今依然存在於該語詞中,就應該視為歧視用語而避免使用。

然而在大部分的場合中,用字遣詞是否帶有歧視意味,必須看這些詞彙與上下文的關係,以及這些詞彙在文脈中帶有什麼樣的意義。」

以「大嬸」這個詞來說,除了我提過的「過了生育期限、沒有存在價值」、「年紀不適合繼續待在職場」這些否定意義之外,還有著「厚臉皮」、「不知羞恥」的負面意義,而且這些意義如今依然存在於這個語詞之中。對這些意義心知肚明的大人脫口說出的「大嬸」,與孩子不帶任何心機地喊出的「阿姨」,在「文脈」中的意義當然天差地遠。

為了不讓「阿姨」成為歧視用語,就應該避免濫用在「大嬸」這樣的負面意義上。我自己平日也相當謹慎小心,不希望讓「大嬸」的社會形象變得更加糟糕。

值得一提的是,「大叔」一詞雖然不帶有「過了生育期限」、「年紀不適合繼續待在職場」、「厚臉皮」、「不知羞恥」這些負面意義,但卻跟「大嬸」一樣會被拿來當做揶揄年紀太大的稱呼。在我的認知中,這種情況似乎是使用「老爹」一詞居多,但專欄作家深澤真紀的看法則有所不同。

她相當喜歡「老爹」這個稱呼,認為這個詞語「有時帶有尊敬及關愛之意」,甚至還希望「女性也能擁有一個像男性的『老爹』這樣的稱呼」。此外,深澤又以關西方言中的「歐巴將」為例,主張「有些話似乎以方言來說會比較好。關西也有所謂的『歐桑』及『歐將』,如果這些都有女性版本就好了」。

由此發言可以看出,深澤認為「歐巴將」是比「歐巴桑」更好的稱呼。相較之下,大阪出身的好井裕明卻主張「『歐巴桑』聽起來比較有禮貌,『阿桑』則會讓人聯想到『穿豹紋裝的阿姨』,給人一種親近感。但是『歐巴將』卻有一種取笑人的感覺」。換句話說,好井認為「歐巴桑」較好而「歐巴將」較差。

由此可知,對稱呼的觀感有著個人及地方性的差異,這往往也是在說者與聽者之間造成摩擦的原因之一。

*本文摘錄自《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

作者:田中光

譯者:李彥樺

本文由 臺灣商務印書館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